财税新闻

“间接税”无处不在 成物价上涨推手?

     在中国内地购买一块售价2700元的瑞士进口手表,其中将包含增值税392元,消费税623元,城市维护建设税71元,关税267元,赋税总额达1353元,超过售价的一半

  “作为纳税人,你交了哪些税?”“个人所得税啊,那可是大头,工资、奖金哪个不扣税啊?”

  面对记者的提问,在北京一家门户网站工作的谭晶如是回答。谭晶给记者看上个月的工资单,应发6250元,实发4558元,扣除住房公积金和社会基本保险后,工资条显示她每月的纳税额为306元。谭晶所不知道的是,这个月她所缴纳的税远不止这些。

  有消费就有纳税

  最近,谭晶一直忙于布置自己的婚房,从电器商场购回的一台29寸的液晶电视,花费5900元。按规定,我国家电产品按17%的税率收取增值税,也就是说,谭晶购买这台彩电花的5900元中,有857元是增值税税款。为了搞好媳婆关系,在婆婆生日当天,谭晶特意去商场选购了一款瑞士进口的月亮女神天梭女表,售价2700元。这个价格也包含了17%的增值税392元,由于这款手表属于奢侈品,2700元的价格其实还包含了消费税(税率30%)623元,以及在增值税和消费税基础上的城市维护建设税71元,另外还有关税,如果按照瑞士进口手表最低关税税率11%来算就是267元。也就是说,谭晶花了2700元买这款月亮女神天梭女表的同时,已经无形中缴纳了1353元的税,税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商品价格的一半。

  人们也许会质疑,如果不买奢侈品,就不用缴纳这么高数额的税收了。实际上,我们的日常每一次消费行为都免不了缴税,比如沃尔玛超市一袋5公斤的大米,售价50元,消费者需要埋单的增值税就是5.8元。一袋标价2元的盐,这个价格里其实也包含有约0.23元的增值税。我们购买的服装类产品,价格则包含了17%的增值税。出门在外,除去走路,只要我们开车或者打车,都要缴交一定数额的燃油税。

  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受访者都和谭晶大同小异,他们对于自己纳税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个人所得税这一项。个人所得税是一种“直接税”,它对于工薪阶层应该是认知度最高的税种,轻易地就能引起一些人的抱怨。但他们和谭晶一样并不清楚,除了每月工资单上标明了上缴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以外,每天的衣食住行,自己的每一次日常消费,都包含了纳税行为。据了解,2010年的个人所得税数额,仅占了中国税收总收入的7%左右。而仅增值税和营业税两项,就占据了税收总额的44.2%。大部分个人承担的“间接税”,都隐藏在不易察觉的经济行为之中。

  流转税占税收大头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志勇告诉记者,现在中国的税制结构偏重于对商品进行课税,就是流转税(指以纳税人商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流转额或者数量以及非商品交易的营业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为主体,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都算流转税。

  在中国现行的税制格局下,70%以上的税收来自于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环节的税种。剩下的不足30%的税收,则来自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收入环节的税种。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年鉴(2007)》公布的2006年数据计算,在美国和日本,来自流转环节的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6.8%和18.6%,来自收入环节的税收则超过70%。在实行增值税的欧洲国家,如欧盟15国,其来自流转环节的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30%。

  高赋税导致内需外流


  在杨志勇看来,商品的流转税偏高,导致物价偏高,在某种程度上会成为阻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因素。“比如很多中国人有机会出国或出境的时候,就在外面购物了。这也就是说,我们税率虽然高,但很多税可能都收不到,不仅税收流失了,内需也流失了,这个对我国经济是有影响的。”另一组数据也可以说明中国内需流失的速度正在加快: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海外代购的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120亿元,较去年涨幅达140%;预计2011年这一规模仍将翻倍增长,达到241亿元。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金柏松对记者指出,我国依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靠国内消费的拉动经济增长则有很大潜力,因此外贸政策原则上应适当促进进口,包括调低消费品进口税,包括适时将某些产品从奢侈品目录中排除,降低关税,增加进口,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