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叫停收费公路应有取消农业税那样的决心
超期收费16年、违规收费14.5亿元,这是郑州黄河公路大桥留给公众最深刻的印象。然而,随着河南省宣布自10月8日起该桥终止收费、永久免费,一切舆论质疑和不满都将随风散去。对此,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财政与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胡方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目前地方政府财力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大面积叫停收费公路并不现实,但是收费公路降低收费标准,逐步实现完全免费,是不可逆转的方向(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
撼山易,撼收费站难。在长达10余万公里的中国收费公路上,多如牛毛的收费站不仅人为截断交通动脉,更将我国物流成本推至全球最高的尴尬境地。今年中秋、国庆8天长假的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就使高速公路少收65.4亿元,由此不难算出,每年我们额外负担的出行成本该有多重!
尽管取消收费公路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顽固的收费公路”背后总有“顽固的利益集团”、“顽固的公权力”,它们经常摆出各种理由,阻挠公共政策的普惠延伸。其中一个突出的表象就是,上市路桥公司跻身暴利行业,平均毛利率61.76%,远超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可这些公路的经营者们却还在一味地叫穷。另一个表象则是官方不作为,很多路桥的收费账单不明、收费期限不清,收费者闷声发大财,主管部门却听任其长期违规收费,甚至有官员动不动就站出来替垄断集团说话,帮其拼凑并不充分的收费理由。
公路是一种具有公益性质的公共品,并非地方政府的小金库和提款机,更不是路桥公司的赚钱工具。公路通则投资环境畅、经济发展畅、民生福利畅,物流成本降则可传导并惠及生产、运输、销售、市场物价和社会需求的各个环节。其实,大面积叫停收费公路的关键障碍,并不在地方财力,不在收费还贷运营模式,不在少数垄断企业的环肥燕瘦,而在于政府的决心和作为。
在这方面,可资借鉴的就是农业税的取消农业税被称作“千年皇粮国税”,其存在可谓久远,但是在2006年它即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取消农业税,公共财政和政府收入实现了“减法”,而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却实现了“加法”乃至“乘法”。搬走收费站这些钉子户,从根本上疏浚经济动脉和交通动脉,整个社会必将得到最大化收益,更能收获农业税取消之后到处响起的雷鸣般掌声。
与民争利“争”出怨气,让利于民“让”出和谐。期待公共决策者要像全面取消农业税那样,尽早下定叫停收费公路的决心。至少从现在开始,要排出一张全免费的日程表、路线图和过渡措施,让公众能够清晰地看到 “逐步实现免费”的具体过程,既保证路桥公司的适当、合理赢利,也要避免其无限制地延伸时间窗口、无节制地攫取经济暴利。
来源:中国商报 作者:张培元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