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新闻

降低间接税才是扩大消费的最有力保证

     要大规模增加国内消费,降低间接税才是最直接有效的。这样能降低所有商品和服务消费的成本、价格,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是普惠的,对于刺激国内消费来说则更加直接。

  近日有媒体透露,《国内贸易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即将出台,同时准备出台的还有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服务业发展规划2011-2015》。这两部规划都是为了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都是为了让国内消费替代投资和出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所以,前一部规划的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万亿元,比现有规模增长约80%;后一部规划的目标是到2015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43.1%提高至47.1%。

  这两部规划中都制定了不少具体的措施、办法以促进国内消费和服务经济的加速发展。譬如,尽快出台加大现有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办法;对家具建材等产品消费进行补贴;推动出台流通领域税收减免,逐步将增值税免税政策由鲜活农产品生产扩大到流通环节,降低餐饮等商贸服务行业税负;对汽车、化妆品、金银首饰等的消费税进行适度调整或免征等。刺激政策还要涵盖家政、养老、教育、保健、大众餐饮等服务消费;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降低刷卡费率,促进信用消费和网络消费。

  根据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表现低迷,只有消费保持平稳态势。二季度消费实际增速开始稳步上行。上半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达到4.5个百分点,这是自2009年公布分项数据以来,消费首次连续两个季度对GDP的贡献超过投资和净出口,消费充当经济稳定器的功能开始显现。在这基础上,今后几年内全力落实上述两部规划,到2015-2016年间,提高国内消费在中国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那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国内消费能不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拉动力以及在怎样的水平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拉动力,却还是存在许多不定因素的。

  首先今年上半年消费对中国经济贡献的作用增大,这是在国内外经济环境不佳,而物价回落,投资和出口均有所下降的背景下显现出来的。消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增大,非但不完全是真实的,而且只是低水平上的贡献率增大。

  在这样的基础上,今后几年国内消费的增大也可能是不真实的和低水平的。因为上一轮通胀压力并没全部消化,而新一轮国内货币宽松和国际货币宽松可能都会来临,积淀的和新来的通胀压力可能在今后几年里十分沉重,今后几年国内消费增加中可能包含着很大的物价上涨因素。

  在两部规划中,许多都是建设和完善促进国内消费的商业渠道和技术手段,当然没有这些商业渠道和技术手段是不可能大规模促进国内消费的,但仅仅只有商业渠道和技术手段,能够增加的国内消费也是有限的。

  即使针对一些专门的行业和专门的商品实行补贴或者减税免税,其增加消费的作用是直接和明显的,但是其增加的规模仍然是有限的。

  要大规模增加国内消费,保证国内消费在2015-2016年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拉动力,大规模降低间接税才是最直接有效的。这样能降低所有商品和服务消费的成本、价格,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是普惠的,实际上是普遍增加了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对于刺激国内消费来说则更加直接。

  至于降低间接税给国家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减少,一方面根据当前中国财政收入状况,是拥有足够减税空间的,另外一方面可以增加直接税作为弥补。这虽然会受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抵制,但是要求企业直接增加员工收入所遇到的阻力相比,恐怕要小得多。

来源:上海商报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