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构性减税走向纵深:减在特定对象 增将体现导向
11日,财政部网站公布《关于2011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收入51327.32亿元,完成预算的111.9%,比2010年增长20.8%。
财政收入的增长预示着减税空间的增加,而去年的全国财政会议也早已将结构性减税定为今年的财政主题。
近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调研时也进一步强调,当前要特别注意完善结构性减税,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减少流通环节税收和费用,减轻小微企业税负。
12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导报特约评论员刘尚希教授和山东百丞税务咨询有限公司大客户部高级经理李丰收,分别接受了经济导报记者的采访,就结构性减税“减”在哪里、如何减税等问题深入分析。
落脚点在“减税”
“结构性减税的落脚点还是减税。”刘尚希直言,而对谁减税,怎么减税,则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结构性减税是针对特定行业如新兴行业,特定企业如小微企业,特定阶层如中低收入者,进行降低税赋。另一方面,是针对某些税种进行改革,以达到减税的效果。”刘尚希介绍。
李丰收也认为,结构性减税不同于大范围的全面减税,是有选择性的减税。
“2009年开始,生产性增值税扩围,并转向消费性增值税,企业的确从中获得了实惠。”李丰收说,这一政策执行后,企业采购设备由之前的不允许抵扣进项税,到现在可以抵扣,在采购设备上节约了税收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在现在经济呈下行趋势的情况下,该政策会鼓励企业加大设备投资。”
事实上,税制的改革对经济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上海率先在服务业和现代交通运输业试点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后相关企业税收负担减轻,上海一时成了服务业税收“洼地”,服务企业纷纷前往上海设立公司。
小微企业无疑也是结构性减税的受益者。在去年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就曾指出,今年将继续落实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等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各项政策。
刘尚希认为,当前一些小微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和税费负担偏重。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延长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将明显减轻小微企业的税负,增强其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
“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的小微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则按照15%缴纳企业所得税。普通企业在企业所得税税率上,则执行25%的标准。”李丰收介绍说。
除了特定企业,特定人群也是结构性减税的受益者。“个人所得税改革也已经进行,工薪阶层的纳税负担在减轻。”李丰收说。
“结构性”更精准
“2008年就提出了结构性减税的概念。结构性减税即有选择性的减税,有增有减,结构性转型,比单纯的大范围的减税更科学,目的性更强。”李丰收介绍说。
谢旭人在年初表示,今年我国将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适时扩大从价计征范围,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现在的资源税改革已经在逐步推进,在石油、天然气等多个领域实行改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李丰收说。
在企业所得税的改革上,不仅仅是降低税赋给企业减压,更多的税收政策带有导向性。
按照现有的税收政策,企业采购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节能节水的设备,可以直接抵所得税。“如果企业采购一台1000万元的节能设备,则可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直接抵10%,即少交100万元的所得税。这也是通过税收手段鼓励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转型。”李丰收举例说。
在李丰收看来,结构性减税更能体现税收政策的导向性作用,更精准地影响产业结构调整,“效果也更值得期待。”
在他看来,营改增的范围将再扩大,房产税和资源税的改革将进一步推进,这都是未来税制改革的热点。“在出口退税方面,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也将在税收政策上有所体现。”
“下一步的关键,是将结构性减税的政策全部落到实处,再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效果和经济形势,确定是否还需加码减税力度。”刘尚希表示。
来源:经济导报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作者: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