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化管理创新财税管理文化
大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共财政相适应的财税文化,对于带好队伍,凝聚人心,践行“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的理财观,推动财税事业持续发展,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意义十分重大。鉴于此,自2008年起,省财政厅党组决定在全省财政地税系统广泛开展以“实、稳、优”为核心价值的财税文化建设,一大批形式生动、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财税文化建设典型次第涌现,灿若星辰。
本篇主角余杭区财政地税局,与时俱进,从营造活力充盈的精神文化和人文氛围到“五型”财税机关创建,从财税文化平台搭建和体系构建到全力支持发展实体经济,一年一大步,踏实前行,在财税管理文化、财税服务文化、财税效率文化等方面作出了创新性的探索。
项目化管理
创新财税管理文化
2008年,余杭区财政地税局引入项目化管理模式,提出“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考评化”的要求。
在《项目化管理制度》中,项目申报、督查和绩效评价三项制度赫然在目,从项目实施的前、中、后期进行过程控制。截至2011年底,全局累计完成了221项重点创新项目。
4年多的实践,从最初的摸索试行,到逐步健全制度,到干部职工形成共识,让余杭财税人看到,项目化管理已成为加强内部管理、塑造财税文化、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举措,成为理清思路、创新举措、推进工作的有效载体。每年通过一批项目,达到了以局部带动整体、以项目带动全局、以工作带动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推动了全局工作的创新创优。
余杭财税:寓文化于管理优服务于实体
人性化服务创新财税服务文化
余杭财税人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想纳税人所想、急纳税人所急,真正成为纳税人的朋友,最大限度地维护纳税人的权益。
一方面,他们严于律己,评行风、提效能,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开展承诺、践诺、评诺活动,加强行风效能建设;开展系统内定期检查、突击检查、委托行风监督员检查以及落实巡查制度的每月两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开展“治庸治懒治散”无记名问卷调查,检查影响财税行风、作风的行为;设计《纳税人满意度调查问卷》,征求公众对财税部门政风行风的意见建议。
另一方面,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他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政策宣传渠道。财税网站、《余杭财税》刊物、手机报三大政策宣传服务平台,使纳税人足不出户便可及时了解最新财税政策动态。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9月,余杭财税“纳税人之家”启动,这是一个集12366语音服务、财税网站、短信服务、办税服务厅等资源的平台,将所有重大服务创新活动纳入其中,业务骨干、专家轮流开展“在线、坐席、预约、贴身、主题、维权”六大服务。启动后仅两个月,余杭财税网就受理296人次,解答处理问题289个,满意度达100%。同时,服务团队走进恒生科技园、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与17家科技型企业和10个专业市场负责人座谈,现场解决57个问题。可以说,“纳税人之家”使余杭财税部门的服务效益和创新特色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和发挥。
“小草为大树固定泥土,大树得以千年不倒;大树为小草涵养水源,小草得以年年不枯。税企关系就像小草和大树”,这句话是余杭财税人的共识。去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双重影响,实体经济面临严峻考验。余杭区财政地税局加强财税扶持,以“四两拨动千斤”:加快财政资金兑现速度,2011年,区财政累计兑现用于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类扶持资金达10.82亿元;用足用好减免政策,为企业减负,2011年累计减免各类税收4.61亿元;发挥担保的杠杆效应,2011年,区财政投入806万元用于扶持担保业发展,担保公司新增担保企业1007家,新增担保金额39.06亿元。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驰骋商海多年的企业家在讲话中几度哽咽,他说,若不是这次余杭财税部门在困难中送来扶持政策和贴心的服务,恐怕这个国际金融危机的难关就难过了,这让企业切身感受到了税企一家人的温暖。
好的服务,凭借的是日复一日的全心付出。这些年来,余杭财税部门深化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开展百名党员访企业、中层干部“一对一”联系服务重点企业、税企座谈会等活动,积极服务广大企业。2011年,全局走访企业185家,召开座谈会5场,收集到各类问题和意见建议128条,大多得到现场解答。
集聚化支持
创新财税效率文化
进入2012年,余杭财税工作重心转向支持发展实体经济。
1~4月,余杭区财政累计兑现用于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类扶持资金已达2.8亿元。同时,整合产业类、涉农类财政扶持政策,参与拟定《关于加快打造产业余杭的若干政策意见》,形成工业经济、科技创新、开放型经济、现代服务业经济、金融、公共平台等六大类政策;在该局2011年重点课题“村级集体资产出租税收管理”的基础上,余杭区委区政府专题研究,发展余杭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即将出台……
“经济转型升级”是余杭新一届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全区三大攻坚目标之首,全区经济工作重心聚焦到了发展实体经济上,这对余杭财税部门而言,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他们树立“大财政”理念,致力于发挥财政支撑保障引导作用,以发展工业、服务和税源三大经济工作为重点,通过政策、资金、服务三大抓手,实施“提速增效”各项要求,深化财税服务体系建设,为余杭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来源:浙江日报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