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诈!主动“维权” 先交税款
南方日报讯 (记者/高薇 通讯员/李楚明)“天上不可能免费掉下馅饼,消费者遇到免费赔偿的信息,一定要理智判断,避免上当。”近日,清远市工商局直属分局及时揭穿一起不法分子冒用“消委会”名义“主动维权”的新骗局,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万元。
缴9000元税款 可获9万元赔偿
“您好,我是广州市消委会的工作人员,鉴于某商家的产品有问题,我们现在做一个维权调查。”日前,市民李小姐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致电者称有消费者反映某网店销售的化妆品存在问题。经过他们大力调解,商家现在愿意对消费者进行赔偿。为了惠及更多的消费者,他们特意致电咨询,以帮助大家获得应有的赔偿。
最初,李小姐对此说法有所怀疑,但经过一番交谈后,李小姐放松了警惕。因为事实上,在此之前她确实网购过一些美容产品,且出现过轻微的过敏现象。“感觉他们很专业,问的问题也比较详细,都是针对产品的购买和使用情况的。”
虽然感觉这个维权电话比较主动,但对方所说的9万多元的赔偿还是令李小姐有所心动。“他说化妆品造成的不良影响较大,所以商家给出的赔偿也比较高,为9万多元。”李小姐被告知,只要用过某品牌化妆品且出现问题,都可以获得赔偿。但是,根据国家的法律规定,这笔赔偿需要缴纳10%的税款,即9000多元人民币。“只要你将"税款"打到我说的账号,马上就能得到赔偿。经我们调节,现在很多人都拿到了这笔钱。”
免费维权或赔偿实为引人上当
在准备缴纳“税款”的同时,李小姐将此消息分享给了好友欧小姐。但是,欧小姐却认为这一赔偿不妥,建议咨询当地消委会。清远市工商局直属分局消委会工作人员接到李小姐的电话后,进行了仔细分析,认为此事存在诸多疑点,类似诈骗行为。
首先,事件的起因有疑。李小姐未向网站或者消委会反映其维权意向的情况下,“广州消委会”如何得到其维权信息需要思考。其次,“赔偿款要付税”并无法律依据。再者,赔偿流程也不靠谱。假设赔偿款要付税的情况成立,赔付方也完全可以用抵扣方式支付余下的赔偿款,无须收支分离。同时,现时解决网购纠纷的唯一有效途径是通过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并且赔付款渠道是通过第三方机构交割款项,不会出现店主或者消委会直接跟消费者发生资金往来的情况。
根据工商工作人员的建议,李小姐与广州市消委会取得联系,最终证实此事确为骗局。对此,清远市工商局提醒广大市民,要谨慎辨别此类“免费赔偿”或者“幸运中奖”信息,防止上当受骗。在不确定情况时,尽量向家人、朋友或者相关部门咨询求助。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