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新闻

税收增速大降 政府如何过好“紧日子”

 

 

  税收增幅陡然收窄,政府的钱袋子越来越瘪了!

  财政部税政司近日发布的《2012年一季度税收收入情况分析 》显示, 今年一季度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25857.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18.96亿元,增长10.3%。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22.1个百分点,为近三年同期最低。

  税收增幅大降早在预料之中。除了结构性减税导致个税等税收收入下降之外,随着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工业增加值增速及价格水平都出现了回落,再加上持续了两年多的房地产调控,必然影响到以增值税和营业税为主体的税收总收入。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可能会让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的各级政府很不适应。因为,从近10年来的统计来看,财政收入一直是翻着筋斗在涨,2002年全国财政收入只有不到两万亿,而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已经突破了10万亿,年平均增幅远高于GDP增长速度。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还不包括以政府“基金收入”名号出现的巨额土地出让金。

  因为钱包太鼓了,花钱的冲动就分外强烈,再加上花钱机制不透明、过程少监督,结果导致乱象频出:比如说,公务员队伍越来越庞大,每年的三公经费支出惊人(有统计说达到9000亿);比如说,各地的政府机关办公楼一个比一个气派,一个穷区政府的办公楼气派堪比白宫;比如说,各级政府年底突击花钱现象屡禁不止,湖南省文化厅就曾因为采购乐器就高不就低而被民企告上法庭;再比如说,各地纷纷斥巨资引进天价树,以至于宁波一个老农开拖拉机撞断一根树枝最后被迫赔了8万元钱。

  很显然,这样的“好日子”不可持续,相反,“紧日子”可能是未来的趋势。一方面,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喻示着经济增长将首先追求质量而非数量,以往的超高速增长很难再现;另一方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是扩大内需,结构性减税的力度将越来越大;此外,随着未来预算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财政收入超额增长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小。

  其实,自从本轮调控以来,由于土地出让金的骤降(一些地方卖地收入占了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各级政府的日子已经变紧了。再加上中央对地方融资平台开始清理,自去年以来,西部一些省份的高速公路项目由于资金问题纷纷停工,滇公路甚至向银行发出了违约通知函。

  一方面是政府收入在下降,另一方面政府支出的压力却不减反增。这压力一方面来自于保增长,主要是以“铁公基”为代表的投资项目;另一方面来自于保民生,主要是以保障房建设为代表的各类民生投入。

  有人出主意说,政府应对“收少支多”的困境有两招:一是加强税收监管,一是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但笔者认为,如果相关的监督机制仍然缺位,这两招很可能是个馊主意。原因有二:

  第一,除了增收可能导致乱收费现象卷土重来之外,加强监管其实是加重税负的代名词,而中国以宽口径统计的税负原本就不低,甚至比一些发达国家还高。中国的税负分为法定税负和实际税负两种,在实际征收中这两者通常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这其中有的是因为减免或优惠,有的是因为成本和难度太高该征而不征。自2010年以来,为了应对财政收入减少的困境,很多地方税务部门纷纷在加强税收监管上做文章。以至于“月饼税”、“房产证加名税”等一度闹出了不小的风波。更关键的是,在中小企业纷纷遭遇成本高企、税负沉重、融资困难的背景下,进一步加重税负可能成为压垮实体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二,政府减支的结果,很可能是本该减的没减(比如三公支出),不该减的反而减了(比如社保投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未来5年的主基调是注重民生,可如果地方上钱包不给力,再加上监督不到位,到执行层面会不会偷工减料、能省就省甚至干脆光打雷不下雨?

  笔者认为,要真正改变地方政府财政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需要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深入行政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各级政府收支账目必须定期完全公开,并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尽快推动分税制改革,使得各级政府财权和事权相配套;三是必须明确政府和市场的界限,政府不要当教练员更不能当运动员,而应该当好市场的守夜人,只要水活了,鱼儿自然来。财经评论员 张洪

来源:现代快(中国纳税服务中心)

www.12366taxvip.com 专业纳税服务门户 -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网 51YES网站统计系统

          

 

 

·企业所得税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营业税
·进出口税收  ·消费税
·土地增值税  ·印花税
·土地使用税  ·房产税
·外企所得税  ·更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深圳  ·大连
·青岛  ·厦门  ·宁波
·广东  ·广西  ·山东
·浙江  ·江苏  ·福建
·安徽  ·河南  ·河北
·四川  ·湖南  ·湖北
·辽宁  ·吉林  ·更多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相关帮助    服务介绍    会员中心    广告宣传    中税网址    自助链接    友情链接    培训专家    联系我们 
邮箱:12366taxvip@163.com 京ICP备06055955 Copyright © 2006 北京中瑞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