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新闻

政协委员梅兴保:构建以民为本的财税体制

记者 卓尚进

  作为一位具有宏观视野和丰富财经金融工作经验的政协委员,梅兴保在今年向“两会”提交的一份《关于我国财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的建议》中,就当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建议。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牢固树立科学财政观,构建以民为本的财税体制。他建议,一是减少并弱化政府通过财政进行经济建设投资的功能,从体制上防止投资冲动。政府的公共投资应主要限制在民生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以及生态建设领域。耗资巨大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政策引导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国家只从政府基金收入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中拿出适当比例部分,予以补助。二是总体上降低企业和个人税负。当前要加快实施结构性减税,使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向个人倾斜。三是加大国防、公共安全、教育、公共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消费支出。降低居民在这些方面的个人支出,提高其消费能力。

  第二,从科学划分政府事权入手,通过立法,明确并规范中央和地方关系。一是将原定(实行分税制改革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进一步细化。根据近些年变化了的情况对事权进行分类明确,提高地方在增值税、所得税方面的分享比例,减轻地方在社保、教育、环保等新增支出因素较多领域的压力,逐步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和责权划分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二是加快转移支付立法进程。确立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基本原则、资金来源、法定形式、分配方法及转移支付的监督和法律责任,将财政转移支付全程纳入法制化轨道,确保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公开、公平、公正。三是尽快建立完整的地方财税体系,使地方拥有稳定的财源。

  第三,进一步改革财税管理体制。梅兴保说,现有财税管理体制是财政和税收相对独立,税收又分国税和地税两个体系。这在实施分税制度改革之初是合理的。现在看来,税收征管上,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多,国税和地税难以截然分开。从纳税主体来看,缴纳的税种多样,还要面对两个税务部门,很不方便。

  第四,财税体制改革要与金融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协调推进。梅兴保强调,一是要构建共同防范和化解危机的财税金融体制。欧债危机的教训是,要建立预警机制,同时建立“防火墙”,既不能让政府债务危机波及银行系统,也不能让金融危机由政府“埋单”。二是形成有效调控宏观经济的财税金融体制。政府发行债券,为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创造条件,二者应配套协调进行。央行除了在货币政策方面要与财政密切配合之外,外汇储备的经营也可以尝试新加坡等国的做法,即由财政发行特别债券来收购外汇或收购一部分外汇,形成外汇资产,从而减少通胀的压力。三是国有资本包括金融资本的经营要纳入预算管理。从财政收入看,我国现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覆盖面窄,只覆盖了部分中央企业,且这些企业上缴利润比例很小。中央金融企业、国家主权投资基金、地方国有资本等经营收入尚未纳入财政预算范围。在财政安排上,对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规模缺乏体制机制上的硬约束,特别是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隐性发债,缺少制约,很容易失控。为了强化预算的完整性、统一性,要摸清各类、各级国有资产的家底,将全部经营性国有资本纳入财政预算范围,适当提高国有资本经营利润上缴比例,增强政府财力,并将一部分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转移给地方,解决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过分依赖。对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设立上限。地方政府发债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并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地方融资平台要进一步清理整顿。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记者 卓尚进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