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税收法制教育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依法行政工作的基础性建设。国家税务总局肖捷局长在全国税务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在贯彻依法行政工作总体要求时,必须把依法行政作为税收工作的基本准则贯穿始终。这一要义体现在教育培训工作中,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加强税务干部的法制教育,提高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限制和规范税收执法权力,不断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笔者结合税收工作实际,从教育培训与依法行政之间辩证关系的角度,浅谈几点认识。
加强税收法制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加强税收法制教育是依法行政工作的基本要求。国家税务总局提出,推进税务机关依法行政,在工作方式上要逐步实现以监督制约为主向预防、教育、引导、监督、激励多管齐下转变。这就要求,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高度重视税收法制教育,通过牢固树立税务干部的法制意识,提高税务干部的法律素养,促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加强税收法制教育是国税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基层税务机关的现实情况而言,税务工作人员来自各个方面,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法律教育学习,在法律理念和法律知识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依法行政工作的要求,不利于国税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当前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税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与依法行政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宣传教育力度难以适应依法行政工作要求。在现实工作中,一些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对于什么是依法行政、为什么要依法行政、怎样才能依法行政,还存在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思想认识。部分同志认为只要税收任务完成了,干部队伍不出现大的问题,依法行政就落实和执行得较好了。究其原因,与我们的教育培训工作宣传、引导不到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教育内容安排难以适应依法行政工作要求。在日常的教育培训工作中,我们虽然较为重视思想政治素养的教育与引导,但就内容安排而言,我们更为重视从促进行政相对人税法遵从、防范行政相对人规避法律的角度进行业务技能培训,较少从规范税收执法行为的角度进行专题培训。
(三)教育培训实效难以适应依法行政工作要求。由于教育培训工作往往滞后于税收政策调整,加之部分税务干部缺乏学习税收政策业务的自觉性,导致一部分人对税收政策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不到位,在工作中易出现凭感觉、凭经验办事的现象,严重有悖于依法行政工作的基本要求。
全面加强教育培训,推进税务系统依法行政
国家税务总局依法行政“十二五”规划,其核心就是要全面提高税务系统依法行政能力。当前,提高税务系统依法行政能力,从基础上讲就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税收工作大局,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教育培训,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加强行政法制宣传教育。一方面,要加强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促使税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清除官本位、特权思想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治和法治的关系、权力与法律的关系,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另一方面,要做好纳税人的法制宣传教育,使纳税人熟悉和掌握法制,增强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二)积极开展法制专题培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采取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案例分析等形式,深入开展《宪法》、《刑法》、《征管法》、《企业所得税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知识的教育培训,全面增强国税干部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同时,注重在税务干部中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以及相关社科知识的学习教育,增强国税干部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
(三)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在完善相关教育培训制度的同时,建立一个完备的学习考试系统,不定期对干部进行培训绩效考核,将考核成绩记入培训档案,将其与单位年度综合考核、与干部评先树优以及个人经济待遇相挂钩,以建立教育培训奖惩激励机制。同时,加大跟踪问效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培训活动中的薄弱环节与存在问题,适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促进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来源:经济导报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