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多万港人为何跌出税网
全球经济形势在可见的未来都不太明朗。因此,各地政府出台措施帮民众抗击危机。香港政府提出“堆沙包”的概念。政府推出多项措施还富于民,让民众可以在心理上和经济上都能应付危机。
香港政府最新预算案提出包括减税等一系列措施。政府免除上年度个人所得税的七成五。个人所得税宽免的上限是1.2万港元。此外,纳税人交纳个人所得税时还有各种基本免税额和单亲免税额,这个标准会从当前的10.8万港元提高至12万港元。也就是说,在计算纳税收入时,税务局要扣除上述金额。已婚人士还可以获得额外的免税额,这个额度从现在的21.6万港元提高至24万港元。供养父母或祖父母的免税额也由当前3.6万港元增加到3.8万港元。子女免税额由现在每名子女6万港元增加至6.3万港元。
以减税后的数字计算,现在月收入2.3万港元左右的香港纳税人一年大约要缴税1.6万港元。在获得1.2万港元退税之后,纳税人只要一年向政府缴纳4000港元税收。再以一位月入5万港元的医生为例(这个收入超过香港收入中位数较多)。按新的财政预算案,医生可以获得政府税项扣除7万多港元。如果他是已婚人士,还可以得到额外的税务优惠。据香港政府的估算,当前的免税可以让10多万纳税人“跌出税网”,也就是香港可以新增10万免缴个人所得税的人群。让民众“跌出税网”是香港政府理财的重要词汇。政府的政策是,民众在经济好转的时候跌进税网,而经济不景气时就让他们跌出税网(免缴个人所得税)。
除此之外,香港政府新财政预算案为全港每个住宅用户提供1800港元的电费补贴。也就是在两年时间内,若家庭电费少于上述数额,就不用缴纳电费。此外,拥有房屋的香港市民可以获得政府税收宽免,大约九成的物业因此不用缴纳任何差饷(指香港房屋产权所有人需要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此外,一些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还可获得额外的资助。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许多发达经济体都在推动减税措施。这些经济体今年屡遭冲击。许多地区都是刚从美国金融危机中复苏过来又遇欧债危机,因此,这些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常跌至历史低位,经济增长和失业率的数据也令人担心。在这种背景下,减税非常合适。从大的背景来看,凯恩斯理论认为在经济危机时,政府可以增加赤字以扩大开支,民众在获得减税优惠之后增加需求刺激消费。而与凯恩斯理论截然不同的供给学派也支持减税。供给学派认为经济要发展,需要推动供给而不是需求。他们认为供给可以创造需求。高税率降低人们工作和投资的意愿,因此减税可以增加供给。一些学者更是认为,当前的减税可以换来未来更多的财政收入。上述理论在现实中还有不少争议。不过,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下,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经济体都推行减税措施。小布什任内的减税在一些美国民主党人看来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不过美国总统奥巴马仍延续这个政策,而且作为其重要政绩多次在公众场合提及。早前香港的一些学者也认为,应对金融危机要大幅削减个人所得税。这样,在原有零关税等基础上再有极低的个人所得税,许多国际人才因此就有可能来港发展。确实,大量外来人才迁入香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低税环境。
香港财政司司长在一封家信中谈到, 他在预算案起草前,专门再次翻看他喜爱的小说《老人与海》。他再次感受老人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他觉得政府要出台一些措施减轻民众的负担,而市民在获得资助之后能够克服困难,走出经济危机。就像香港政府去年的派钱措施,现实中还是产生一些正面效应。今年春节前后的各种服务业消费相当景气,因此,政府“还富于民”可以产生多赢效果。(作者系香港城市大学高级副研究员)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吴木銮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