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新闻

湖北:种田不缴税 上学不交费 看病不太贵

   本报讯(记者 姚德春)湖北打造“农业强省”靠什么?靠的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昨日,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会上,来自基层的9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7个厅局的相关负责人就农民关切的问题积极回应。

  【代表委员畅谈】

  “三万活动”给农民带来实惠

  省人大代表、黄石市阳新县三溪镇姜福村党支部书记明道祥说,去年,省委组织了三万工作队,深入农户,共筹资筹劳198万元,整修11口塘堰,全村新增灌溉农田900余亩,粮食产量增加了30万斤,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省人大代表、浠水县巴河镇长江村党支书张成清说,三万活动开展之后,全镇完成通村公路189公里,今年又整修塘堰6口,仅一口塘就投入60万元,成为一个集抗旱、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地方。

  省政协委员、咸宁市副市长镇方松建议,三万活动要坚持下去,到基层访民情,为群众办实事,和农民交朋友办更多的实事。

  关注农民工子女求学问题

  省政协委员、汉川市司法局副局长张春和呼吁,加大对第二代农民工的培训。他说,目前,农民工外出就业并不难,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一工难求”的现象。但对于第二代农民工而言,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仅找不到合适工作,也难拿到理想收入。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培训力度,做到农民工技能培训全覆盖。

  他介绍,农民工子女求学问题也应引起重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将孩子带到城里求学,只能放在老家由上一辈老人照看,而农村小学现在比较分散,每天上学往往要走五六里路,大多由老人骑车接送,很危险。希望有关部门关注农民工的这些实际困难。

  张春和还谈到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条新闻。日前,他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一辆公交车上,一位外来务工人员还没有上车,司机就把车门关了。那位农民工苦苦哀求,司机也不开门。为此,他呼吁平等对待进城务工人员,不应该有歧视的目光。

  【政府部门回应】

  农民增收

  预计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900元

  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副主任吕江文:过去的一年,我省战胜了历史罕见的三季连旱、旱涝急转和汉江大汛等自然灾害,有效应对了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的严峻考验和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农村发展要素趋紧的不利影响,夺取了农业全面丰收、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的新成就,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

  去年,我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创造持续增产新纪录。粮食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全年总产量达到477.7亿斤,比上年增加14.5亿斤,增长3.14%,实现“八连增”。八年累计增产93.5亿斤,创造了连续增产时间最长的新纪录。除了粮食增产,我省农民收入也迈上新台阶。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将在900元以上,创历史纪录。

  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居民,呈现了城乡区域收入差距缩小的可喜迹象。突出的是,就近打工收入大幅增长,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特点。前三季度,全省农民人均务工收入,来自省外的减少43.3元,同比下降5.6%,来自省内的增加300.2元,增长51.3%。

  按照“一号文件”的精神,近年来我省办了很多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大事、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好事,很多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

  取消农业税,调整国家和农民的分配关系。2005年我省取消农业税,全省农民年减轻税赋60多个亿。

  实行农业生产补贴,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全面放开粮食购销,迈出农产品市场化改革的决定性步伐。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农民造林护林积极性。

  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农民后顾之忧。

  清除不合理政策和限制(如,废止城市收容遣送条例、2006年国务院专门出台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文件等),公平对待农民工。这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全面推进了农业农村又好又快发展。

  医改惠农

  18家县级医院试点取消“以药养医”

  省卫生厅副巡视员阮小明:随着我省医改工作的推进,广大农村居民看病就医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明显提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截至目前,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3890万人,参合率达到98.4%。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新农合的报销比例达到70.7%,统筹资金的支付额度提高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倍以上,而且不低于5万元。

  我省还完成农村居民健康一卡通工程,实现了参合农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刷卡就医即时结报。启动实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工作。目前,全省已发放了1528万张卡片,其中,有12个县是每个农村居民一张卡,有84个县是每个县的一户一张卡。

  今年,我省将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目前,全国确定300家试点取消以药养医制度,湖北占了18家。取消以药养医制度,目的是为了实现药品的零差价。2013年,该改革将在全省所有的县级医院推行,到2015年,湖北省所有的公立医院也将普遍实施该项改革。

  农村危房

  三年改造农村危房16.7万套

  省住建厅副厅长、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局长毛传强:从2009年开始,我省试点农村危改房工作。三年来,全省一共补助农村危改资金9.82亿元,完成了16.7万户的改造任务。

  据统计,目前,我省农村危房处在C级和D级有3万套,工作量很大。在C级和D级危房改造中,主要是解决农村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一些困难户的住房问题,让需要改造的这些住户能够住入安全的房屋内。

  从目前情况看,危房改造政策的落实非常受欢迎,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在下一步的工作过程中,希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界的朋友,继续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

  农村养老

  65个县市区纳入新农保试点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胡新时:去年,我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在前两年的基础上有了快速增长,前两批湖北省试点县、市是26家,去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扩面40%,达到60%。去年新增试点县市39家,至此全省已有65个县市区纳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这65个县市占了全省的63%,覆盖人员占到全省农村人口的73%左右。

  据最新统计,我省16周岁至59岁参保缴费的人群,已经达到1298万人,有420万60岁以上的老人享受了国家发放的基础养老金。目前,国家确定的标准就是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基本养老金55元,有些地方,比如说武汉市,还在国家的基础上增加了45元,达到100元。假如按照一个月55元计算,每人每年就收入660元,全省已经享受养老基础金的420万人,一年就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是27亿元,这项政策的落实,有力地改善和保障了民生。

  推进新农保得到了广大农村居民的热烈欢迎,有的农民说,我们现在是“种田不缴税,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太贵,养老有保障”。还有的农民说,“种田有补助金,看病有医保金,老了有养老金,"三金换一心"。所以说这项国家的惠农政策,确确实实得到了广大农村居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

  按照国家部署,今年我省将实现新农保全覆盖。为此,我们将认真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实好,使广大农村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老有所养,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实到广大的农民群众身上。

  昨日,省“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在洪山礼堂举行。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姚德春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