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动态

财税托起“大民生”

      民生为发展之根本。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财税政策对民生的支持力度,从一系列减税政策,到直接补贴范围和力度的扩大,百姓获得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实惠。

  在1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指出,明年中央财政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财政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政策层面释放出的信号表明,2012年我国财税政策将继续发挥促民生的积极作用。

  民生改善 财税支持功不可没

  即将过去的2011年,中央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力度继续加大,“三农”支出首次超万亿元,在财政专项扶贫等七个方面,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贫困地区使贫困农民直接受益的综合扶贫投入约2272亿元。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财政投入都有了大幅增长。在保障房建设建设领域,2011年,中央财政大幅增加资金投入,共下达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1709亿元。全国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00万套以上,新开工1000万套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此外,2011年,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并调整税率结构,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一系列的数据都显示出,在财税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民生出现了大幅的改善。

  综合来看,财税政策在推动民生改善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两种手段促进民生发展。一方面,通过减税政策,为百姓减轻负担;另一方面,通过财政支出,或者采用补贴手段,直接增加居民收入。

  在北京一家企业工作的王先生,9月份以后工资单上多了500多元,他告诉记者:“个税起征点上调之后,每月少交500多元,一年下来,相当于工资多了6000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今年实行的个税改革,广大的中低收入阶层,获得了不小的实惠。实际上,在个税改革的同时,个体工商户也同样获得了减税的好处。

  康先生最近从商家领取到了400元的补贴,原来他购置了一台彩电,用原有的旧彩电“以旧换新”,获得了400元的补贴,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让百姓家中的电器焕然一新。

  为百姓减负

  结构性减税政策继续发力

  在民生改善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减税政策,在2012年将继续发力,进一步推动民生的改善。

  谢旭人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阐释了明年完善结构性减税的路线图。他指出,2012年我国将降低部分进口商品关税,增加能源资源产品、先进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

  早在今年12月,财政部就明确了从2012年1月1日起,对我国进出口关税进行部分调整,将对73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平均税率为4.4%,比最惠国税率低50%以上。

  明年将继续落实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等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各项政策。同时,还将落实好其他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涉企收费项目,全面清理规范公路收费,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

  诸多结构性减税的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和百姓的负担,有力推动我国消费的增长。同时,房产税试点的稳步推行,将有助于打击市场上的投机行为,推动房市的健康运行,最终为保障百姓住房需求发挥积极作用。

  财政投入力度增强

  百姓将直接获利

  明年我国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投入力度会继续加大。

  我国将支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负担。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财政部方面强调,2012年要更好地发挥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着力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业内人士分析称,百姓收入的增加,将直接改善百姓的生活状况,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对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加的重视,也将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

  在“三农”领域,2012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投入。教育将继续放在财政支持的优先发展地位,确保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中央财政将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积极推动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互衔接,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40元,并适当提高报销水平。

  明年保障房建设将继续获得中央财政的支持。除了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增加补助资金,继续落实好相关税费减免优惠政策之外,我国还将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通过投资补助、贷款贴息、资本金注入等方式,吸引银行贷款、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规模和试点范围,重点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鼓励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记者 庞东梅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