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税下调利好或成浮云
上周,财政部宣布2012年1月1日起,73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平均税率为4.4%,比最惠国税率低50%以上。这些商品主要分为五大类,一是能源资源性产品,包括煤炭、焦炭、成品油、大理石、花岗岩、天然橡胶、稀土、铜、铝、镍等;二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关键设备和零部件,包括喷气织机、涡轮轴航空发动机、高压输电线、手机用摄像组件、高清摄像头、小轿车车身冲压件用关键模具等;三是农业生产资料,包括大马力拖拉机、大型收割机、乳品加工机、种用鲸、农药原料、化肥、动物饲料等;四是用于促进消费和改善民生的日用品,包括冷冻海鱼、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婴儿食品、护肤品、烫发剂、餐具、厨房用具等;五是与公共卫生相关的产品,包括疫苗、血清、人工耳蜗、X光片等。此外,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2012年新增对数字电影放映机、各类画作原件以及雕塑品原件实施进口暂定税率。
因涉及成品油、婴儿奶粉、护肤品、小轿车车身冲压件用关键模等与民生生活关系密切的商品,大家对这次的降税尤为关注。不过,莫以为降税之后,这些东西就会便宜,其实可不一定,不仅可能降税不降价,更可能发生降税却涨价的情况。
成品油
“两巨头”受益最大
成品油进口关税的下调,能否缓解连续两年出现的供油紧张局势呢?谁又是成品油关税下调最大受益者呢?
机制不透明油荒难缓解
自去年年末爆发大规模油荒之后,国内关于机制改革的消息就从未停止。今年10月8日国内成品油零售价下调后,市场传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相关内容,使得业内对新机制能否解决年年爆发的油荒问题多了一份期待。
知情人士透露,油改新政最大的亮点是向市场公布应调整价格,同时挂靠油种上引入WTI期货等油种且权重做相应调整;另外调价周期缩短为10个工作日,但计价周期与波动幅度不变,且原油接轨上限由原来的80美元/桶调整为100美元/桶。
不过,卓创资讯油品专家张斌等人士认为,从相关细节来看,机制内容并没有太多的改变。虽然新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将加快成品油价格的调整频率,但当前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垄断体制依旧决定,新机制无法改变年年出现的柴油荒局面。
他表示,因柴油荒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供求因素,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柴油的大量消化。而国内柴油汽油的消费比高达2.17,发达国家则多0.5左右,所以区域性的基建用油紧张也成为了市场炒作的焦点,且时常被扩大化,造成了心态上的恐慌,造成了油荒的蔓延。
“两巨头”仍受益
上述人士反映,成品油进口关税下调可以提高进口量。而从成品油和原油方面来看,此次进口关税的下调,对于地炼企业没有丝毫的益处,因为对于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资质,几乎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都被中石化、中石油“两巨头”操控。
“两巨头仍是最大获益者。”张斌称,垄断性的经营体制,则成了柴油紧张的直接推手。
他认为,首先,按装置产能数据来看,国内成品油市场近90%以上的资源来自两大集团,因此资源的分配权就显而易见;其次,为避免来年销售任务的增加,各地主营单位在其销售任务完成的情况下,也会采取停批的手段,这样民营油站断油风险将大大增加,生存状况恶化。
最后,追求利润最大化也是“两巨头”断供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国家政策规定成品油经营企业批发与零售限价存在300元/吨的差价,所以按零售价销售可以在利润上达到最大化。而对于民营加油站而言,柴油经营上就会陷入亏损,无油可卖也就顺理成章。
本报记者 袁阳平
实习生 陈长忠 刘欢
奶粉
关税下调引发市场三大猜想
奶粉关税降低的消息一出,大家就议论纷纷。昨日记者获悉,进口关税下调,影响着消费者、国产奶粉及进口奶粉价格等方面,也带来了三大猜想。
猜想一:
进口奶粉大肆涌入?
“中国市场刚性需求已经是进口奶粉消费增速最快的市场,特别是婴幼儿奶粉增长比例更为明显,此次关税降低,会吸引更多的进口奶粉品牌进入中国。”德国喜宝奶粉市场经理罗少勇认为,据他了解,今年内就有上十个进口奶粉品牌进入中国销售,明年关税实行新政,会有更多品牌进入中国市场。
目前,国内进口奶粉主要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而中新两国在2008年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对于从新西兰进口的乳品,从2008年10月1日开始逐年降税,到2019年新西兰出口中国的奶粉将实现零关税。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认为,婴幼儿奶粉市场不断增长的中国市场,一直都是洋品牌看好的,随着关税基数下调,会有更多洋品牌涌入中国。“洋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七成份额,更多的洋品牌进入,会蚕食国产奶粉目前的份额。”业内人士认为,国产乳业由于负面影响,一直在市场上比例非常小。而面临更多洋品牌涌入,市场竞争激烈化更明显,国产乳业市场或被压缩。
猜想二:
进口奶粉会降价?
陈连芳认为,关税下调,对于400元一罐的进口奶粉来说,也就便宜了二三十元,对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并不明显。而就目前市场来看,进口奶粉借助原材料成本上涨频繁涨价,即使关税降了,零售降价的可能性也不大。
乳业专家王丁棉介绍,洋奶粉会降价不太可能,以往原材料下降和关税下调,洋奶粉都没有降过价,决定价格终端的是洋奶粉赚钱的终极目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零售价格400元一罐的洋奶粉只有一两个,今年增加到了三四个,惠氏本月初就有产品涨价跻身400元行列。
业内人士认为,关税下调,对老百姓来说有一定实惠,但不会很明显,而对于洋品牌及经销商来说,关税下调降低只是浮云,不关他们啥事,可以说没有影响。
猜想三:
中国养殖业面临冲击?
“目前进口奶粉与国产奶粉价格并没有多大变化,而很多国产乳业面临亏损。”王丁棉称,关税下调,国内乳业都会考虑用进口奶粉,而减少新鲜牛奶使用,无形中冲击了国内养殖业。
据记者了解,今年初国产奶粉市场价格31000-32000元/吨,进口奶粉34000-35000元/吨,到5月份上涨了一点,8月份时价格就开始回落。目前市场上进口奶粉29000元/吨就可以买到。黑龙江、内蒙古等主产区,市场价格低,国内乳品企业生产一吨就亏几百元,不少企业积压不少奶粉。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奶粉卖不动,就会压低收购价,而农民养牛赚不到钱,就会杀牛卖牛,目前一部分地区已经出现杀牛卖牛情况。明年整个奶粉市场,并不乐观。
本报记者 邹茂林
化妆品
大牌化妆品也不便宜
专家:关税只占零售价的小部分
近日,市民马小姐心情很好,一心期待着关税下降后,能买到便宜的大牌化妆品。”遗憾的是,昨日,记者从省化妆品协会的专家处了解到,关税对大牌化妆品的零售价格无法造成太大影响,不仅如此,已有化妆品代理商收到了香奈儿等大牌的涨价通知。
降税幅度不及涨价幅度
根据财政部通知,下个月1日起,护肤品等73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进口暂定税率,“这其中不包括彩妆。”化妆品业内专家介绍这次降低关税的化妆品只涉及护肤品,并不包括香水、彩妆等门类。
专家算了一笔账,兰蔻某款日霜进口价为每公斤50欧元,50克日霜进口价仅20.5元。税负即使达到50%,所交关税仅为10.25元,与600多元的零售定价相比,这个比例就变得很小了。就算扣除全部关税,也只能便宜10.25元。“专家表示,这种降税幅度还不及一次大品牌涨价来得多。“何况彩妆还不包括其中,一分钱都没有优惠。”
最初定价就非常高
“化妆品价格多少,与公司定价的关系最大。”在算完关税的账以后,业内专家揭秘了化妆品“贵”的真正来源。目前,中国已被各大化妆品公司定位为奢侈品国,商品最初定价就非常高。“也就是说,在美国定价为几十元的产品,在中国可能定价为数百元。”
然而,专家也表示,此次关税下降将会有利于更多国家的化妆品牌进入中国,届时,消费者的选择也将更多,在多重竞争之中,大型化妆品公司可能就会采取调价的方式吸引客源。“不过,这种效果短期可能看不出来。”
本报记者 王晴
专家说
未来关税将继续下调
本报讯(见习记者 陈晴)73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对此专家表示,关税下调有助于形成竞争,提高相关产品质量,今后,国内市场很可能进一步开放,关税逐步下调将成历史趋势。
“扩进口”政策所需
尽管我国已经入世十年,但是,一次性下调700余种产品关税,仍不多见。对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解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
他表示,调降关税的主要是高端制造商品以及我国还没有能力研发生产的产品,加大对这些商品的进口可以促进生产并对其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还有“三农”以及与民生相关的产品,这类产品降低关税有利于扩大供应量,稳定物价。且目前国内对能源的依存度较高,能源资源类的商品进口需要降低关税。
“进口关税下调,相关产品可能变便宜,质量也变得更好。”武汉大学财税系教授卢洪友认为,关税下调之后,国外大量商品涌进来,国内相关企业面临竞争,不得不提高产品质量,这有利于提升整个行业水平。
未来关税还将下调
关税下调,东西便宜了,市民乐呵了。可是,也有人提出了忧虑,这对国内工业会不会形成打击?
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钱学锋认为,国内企业早有适应能力,可以扛住这一轮冲击。“我国加入WTO已经多年,很多关税已经下调过,例如农产品进口关税早已处于国际低水平,对于关税下调,很多企业早已有心理准备,适应问题不大。”
对此,卢洪友表示赞同,我国市场开放多年,企业早已有了承受能力,虽然短期会有“阵痛”,但长期来说,对企业是一件好事。“未来,我国关税还将继续下调。”钱学锋认为,目前,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贸易对外化上承担的义务肯定更多。今后,我国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关税逐步下调将是一种历史趋势。
奢侈品关税下调无动静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奶粉、婴儿食品、护肤品、烫发剂等商品均被列入减税范围,但奢侈品关税暂无动静。
一位商务部不愿意具名的官员介绍,关于该如何扩进口,具体怎么降税,商务部的扩进口文件早在8月份就已递送到决策层手中;其中一揽子促进口政策主要涵盖三个层面:将首先推动装备和技术设备的进口;其次是降低资源型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最后才是推动化妆品等部分仍被列为奢侈品的日用消费品进口降税。
长江商报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