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税费、减负担 贵州成为民营企业投资创业热土
中国经济网贵阳12月13日讯(记者王新伟、通讯员吴秉泽) 中国经济网记者日前从贵州省民营经济发展局获悉:前三季度,该省民间投资完成1464.49亿元,同比增长86.6%,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43.4%。黔中大地掀起了民营企业投资创业的热潮,已经成为外来民营企业投资创业的热土。
今年3月,贵州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后,全省上下着力打造和培育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土壤和气候,积极简化程序、优化流程、限时办理,加强调控、下放权力、激发活力,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该省70多个省直部门和单位先后出台了实施举措,按照“简、优、限”的要求,共取消、下放、转变管理方式、合并行政审批事项579项,占省直机关原有行政许可事项的59%。
今年上半年,贵州省共清理、停止征收收费项目130项,降低收费标准11项,仅此一项,就减轻民营企业负担9.1亿元。国税部门利用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为民营经济减免、抵扣税收达13.2亿元。
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结合自身职能,推出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万户小老板创业行动计划”等工程,改善民营经济融资环境,健全社会服务体系等15条具体措施,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贵州省工商部门提出“人人是窗口、个个树形象”,不断创新服务举措,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上力求做到“服务发展零距离、市场监管零空隙、执法行为零差错、维权便民零投诉、廉政建设零违纪”。全省600多个工商办事大厅全面推行企业登记注册“一审一核”制度,登记注册窗口实行“一口清”、首办负责、全员同岗。
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贵州省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投资领域,放宽市场准入门槛。目前,该省交通、水利、能源、金融、保障性住房等领域,都已有民间资本进入。
在要素供给上,贵州加大对优强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该省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的60%用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连续3年递增20%;科技、农业、扶贫、知识产权等部门支持民营经济的专项资金,也已超过各自专项资金的60%。各市(州、地)、县也设立了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各地区也结合实际,推出了一系列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
贵阳市以项目、园区为载体,强力推动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金石产业园、龙洞堡食品工业园、扎佐医药工业园等产业园区的建设,带动整个民营经济的发展,做大民营经济的总量。今年6月,该市正式启动中小企业服务大厅,40余家中介机构入驻,以政府购买中介服务的方式,为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多项目的服务。
黔东南州将加快非公经济发展与浓郁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结合起来,由民营企业投资的“苗乡侗寨欢乐世界”、“立昌民族动漫”、“东方斗牛城”等文化项目相继落户,既壮大了民营经济势力,又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
良好的政策环境,加之丰厚的资源,后发优势明显的贵州省吸引了国内外越来越多企业家的目光。今年以来,不仅奇瑞、苏宁等一批势力雄厚的民营企业相继入驻贵州,马来西亚常青集团、新加坡爱妮娜控股等国际知名企业的项目也在贵州落户。
据贵州省有关部门统计,今年进入贵州实地考察和访问的客商815个、4275人,考察次数910次。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王新伟 吴秉泽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