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新闻

国务院: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当前一些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和税费负担偏重等问题突出。要加强金融服务和财税扶持,主要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能够吸纳就业的科技、服务和加工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引导和帮助小型微型企业稳健经营、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

  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对达到要求的小金融机构继续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贷款监管和最终用户监测,确保用于小型微型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清理纠正不合理收费

  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除银团贷款外,禁止商业银行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商业银行向小型微型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

  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逐步扩大小型微型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等融资工具。进一步推动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建设,改善小型微型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环境。积极发展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

  提高贷款不良率容忍度

  细化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对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和客户数量超过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放宽机构准入限制,允许其批量筹建同城支行和专营机构网点。对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50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在计算存贷比时可不纳入考核范围。允许商业银行将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视同零售贷款计算风险权重,降低资本占用。适当提高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

  引导小金融机构增加网点

  促进小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强化小金融机构重点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社区、居民和“三农”的市场定位。引导小金融机构增加服务网点,向辖内县域和乡镇地区延伸机构。

  遏制民间借贷高利贷倾向

  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有效遏制民间借贷高利贷化倾向,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金融传销等违法活动。严格监管,禁止金融从业人员参与民间借贷。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要按照市场原则进行。

  小企业征税减半延至2015年

  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纳入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

  贷款合同三年内免印花税

  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将金融企业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延长至2013年底。将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保险收入减按3%征收营业税的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

  取消和减免部分涉企收费

  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更多运用间接方式扶持小型微型企业。清理取消和减免部分涉企收费。

  【影响】

  “国九条”能减少老板跑路和中小企业倒闭,但政策须长期执行

  对10万家小型鄂企是利好

  本报讯(记者 雷闯 陈晴)昨日,国务院出台9措施支持小型企业发展,国内知名经济学家王德祥和董登新(博客,微博)表示,这次优惠力度非常大,非常实在,不仅能帮全省10万家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也能帮包括温州在内的全国小企业走出困局。此外,更能鼓励武汉市的全民创业。

  可减少小企业倒闭现象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财税系教授王德祥表示,这次中央针对中小企业,在财税、金融方面给出如此大的扶持优惠,例如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切实减少了企业税收负担;还有对其他各项的信贷支持政策,很多小型微型企业技术含量不高,靠大量资金来提高企业业务量。

  “也可减少温州企业老板跑路和中小企业倒闭现象,加快中央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表示,温州大多数中小企业参与了民间高利贷,如果不出手相救,后果不堪设想。

  董登新说,此次扶持全部针对小微企业,而且在贷款、税收等额度上进行了定量,这有利于缓解全国小微企业走出当前融资难困局,也能帮扶全省10万家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同时,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财税方面的优惠,也能鼓励武汉市全民创业。

  引导小企业自身造血

  “要想真正起到良好的效果,我们的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王德祥表示,目前,很多西方国家,在小型微型企业都有长期的、专门的政策支持。

  王德祥认为,财税部门应转变角色,在征税和收费工作之外,还要多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服务。“财税部门拥有优秀的专家资源,例如管理技术和财务技术方面,这都是小型微型企业非常紧缺的资源,他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小企业做辅导和培训,提供实际建议。”

  王德祥建议,帮扶小型微型企业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对中小企业的诚信情况、业绩情况进行各项甄别考察,单纯只是靠政府部门是不够的,“我们不能光依赖政府部门,而要成立一个强有力的机构,专门负责对这部分小企业的管理支持工作。”

  董登新也认为,从长远看,政府须优化投资环境,进行产业引导,搭建一个生物链,让小微企业能在市场中扎堆,具有自身造血功能,“不能像金鱼一样喂养,而是要丢进湖里饲养。”

  【链接】

  民间借贷是压垮温州

  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温州企业家跳楼、逃跑,企业倒闭这些敏感词汇频频刺激眼球的时候,人们发现,素有“经济风向标”之称的温州,在此次“民间借贷风波”中倒下的企业不仅有产能落后的中小企业,也有曾经风光无限的行业“排头兵”企业,其中一些企业直至“出事”前仍在正常生产。

  截至目前,温州市至少已有80多家企业老板逃跑、企业倒闭。其中9月份就发生26起。9月22日以来,温州市发生3起因债务危机后老板被逼上绝路而跳楼自杀事件,造成2死1伤的恶果。

  据了解,今年以来,温州民间借贷空前活跃,上半年累计发生民间借贷485.5亿元,民间借贷成为当前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当地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持续上扬,月息高达3-5分,个别甚至达6分至1毛。民间借贷的疯狂从今年上半年纠纷就高达7000多起也可见一斑。

  综艺鞋业皮革供应商、君远贸易公司老板金亨擘说:“现在高利贷利滚利,年利息高达60%,但是企业利润也就是3%到5%,别说把制造业逼进了死胡同,即使是高利润的房地产行业也扛不住啊。”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民间借贷有着生存的客观环境,超过半数的中小企业得不到金融机构的足够支持,只能被迫向民间借贷,刺激了民间借贷的发展,使其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些温州中小企业主说,在宏观调控、流动性收紧的大背景下,银行为了保持利润上涨提高企业贷款利率,并出现扣留部分贷款作为“存款”转贷给其他企业的现象,延长了还与贷之间的间隔,甚至“还而不贷”,导致企业被迫利用高利贷过渡并陷入危机。

  “银行宁可把钱借给一直在亏损的央企也不借给我们,企业老板又不是傻子,如果银行能贷到款,谁愿意去找高利贷啊?”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皮革厂老板说。

  据新华社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