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新闻

税能载舟 也能覆舟

 

 

          □ 余 方 

          税收是国家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形成国家的历史久远且有延续,因此中国的税收史也是很有传统的,最早可上溯至西周。就税收史的悠久度和税种的多样性而言,遍寻世界史无出我右者,可以说,我们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悠久的税收大国。

    《说文》:税,租也。“税”字偏旁从禾,源于田地中的收获,田赋就是税收最初的发源。虽然站在纳税人的角度,所有的税收都不受欢迎,在一些国家的历史上,沉重的赋税甚至成为阶级压迫的标志和爆发革命的导火索。但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看,并非所有的税收都是反动的,例如2600多年前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制度,就被认为是一种进步,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壮大了鲁国的经济实力。所以说,一项税收政策到底是进步还是反动,要看它当时所处的背景以及实际产生的效果判断,很难一概而论。但有一点很肯定,从古至今,税收问题都是很敏感的,最容易触动老百姓的神经,从历史上看因税引起的革命可是不少,中外都有,中国封建时代的官府要你交多少税从来都是不由分说,想抗税先准备把脑袋交出去好了,因此所有的改朝换代都跟赋税有关。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是在1775年4月19日打响的,但其发端于10年前北美殖民地人民抵制英国印花税的斗争。所以,税收多少、怎么收,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

    说到当下,虽然有关税收的质疑声一直不断,但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税收制度在不断进步,由古代田赋延续2000多年演化而成的农业税从2006年1月1日起被取消就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大家能够自由地讨论税收问题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近些年有关税收的公共关注热度持续不减,每项税收政策都会引起广泛议论甚至质疑,包括近期的月饼税、房产证加名税等等,这种高度关注的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众多纳税人的一种焦虑情绪,虑的未必是税本身,而是税的合理性。由于政务还不够公开,信息还不够透明,纳税人很难了解到所缴税款究竟用在何处,不仅会感觉知情权受到侵犯,也难免猜疑税款是否被不当利用或者被坏分子腐败掉了。

    目前中国人的税负全球最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高税收既不利于吸引投资、企业扩大生产,也不利于提振消费,这些道理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期,单纯依靠政府投资拉动的模式不仅无力继续支持适度增长,还会加大通胀风险。所以说,要真正实现“藏富于民”的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税收制度改革恐怕应该是首当其冲。至于“藏富于国”好还是“藏富于民”好的争论,出自《大学》的一句经典可作注脚: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中国质量报》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