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新闻

房地产业 赚得越多偷逃税越多

 

  房企逃税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逃税的量根本不是以万为单位,而是以百万、千万、亿来计算。而在近期,税费问题再度被摆了出来。包括广州公布的三家欠税大户,所欠税款已经过亿。河南郑州被曝光的逃税案件,一次审计,仅15家房企就查出偷逃税887万元,另一次审计27家房企,少缴纳的土地增值税更是达到2527万元。全国有多少个郑州?有多少家房企钻税费的漏洞?被称为“暴利”的房地产行业,在税费问题上一直纠缠不清,基本上年年都有偷税大户被曝光。此次郑州的已经算不上是大案,广州在2005年就曾出现过一家外资房企一年偷税近亿元的事件。

  房企逃税似乎已经成为当下一个难以解决的恶性毒瘤。有一位在小型房企当过会计的朋友曾经向笔者说过一句话至今印象深刻,“企业之所以要逃税,是因为逃税太简单”。这并非是秘密。最近就有报道曝光开发商们各式的偷税手段,包括伪造报价、预收房款、“招商引资”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是目前市场中许多企业轻而易举就能使用的手段。这并非是说这些手段合法,而是在监管之上对于企业的这些违规行为算得上的熟视无睹。简单来说,就是有关的监管部门对于这些行为查得太松或者根本不查。这种情况不管是在一线还是在二三线城市都同样存在。就比如郑州,低至673元/平方米的商品房成交报价居然能在税务部门通过,直至审计部门才被查。而事实上,更多地方更多时候是连审计部门也会放行。这种连傻子都能看出的问题在这些专业人士面前却变得如此正常。牛生下来就是吃草,在利润面前,你敢放,企业就敢做。在相关部门如此放任的情况下,偷税也显得“顺其自然”。

  除了监管以外,处罚措施的过于宽松也是房企偷税逃税的另一大恶源。在翻查前几年被查出的关于房企偷税的个案当中,处罚的措施总是为人所诟病。按照目前偷税罪的处罚,是按偷税占应纳税额的比例来计算的,占10%以上或者1万元以上的都要判刑或被拘役。如果是单位偷税,受罚的是其主管人员。但事实上,每一次查出的房企偷税案数额一般都是在百万级别以上。但除了罚款罚息罚滞纳金外,极少听到说有哪些高管被判刑。最多往往就是在罚款后再批评处罚几个主管官员就了事。对于像房地产这一类型的大型企业,“法不责众”的观念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处罚得过于宽松导致最后的结果就是谁都不怕。偷税可以赚一笔,运气背了被查出来也只是被罚一点,偷十次罚一次,不偷的企业才是脑子不灵光。

  一旦出现偷税大案,很多人就在骂房企。不仅是房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只要是具有暴利性质的行业,赚得越多偷得越多。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有,但国内更加普遍。事实上,如果在西方法制较健全的国家,一旦出现大的企业偷税案件,最后的结果要么老板入狱要么企业倒闭。而在国内这种情况几乎无法看见。归根结果仍是“查得太松,罚得太少”。

  蒋劲劲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