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非税收入实现智能化管理标准化征收
长城网8月16日讯(赵晓慧)“缴费人员在我们服务大厅缴纳的每一笔费用都会被录入电脑,进入到统一的非税收入管理系统中,市局、省厅可同步了解和查阅相关数据,对非税收入进行动态分析和监控。”新乐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8月16日,参加河北省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现场会的财政系统人员在该中心现场观看了非税收入管理系统运行情况,并近距离了解其带来的便捷和实效。
票款分离推动改革进程
据省财政厅副厅长赵文海介绍,近几年,我省在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成了与6家代理银行,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及近2万个执收执罚单位互联互通的全省统一的非税收入管理系统。
赵文海称,该系统全面实现了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强制取消了执收执罚单位的过渡户,非税收入入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大大提升。财政部门通过信息共享,能够对非税收入进行实时有效监控。此外,通过技术约束和制度创新,真正符合“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改革要求,实现了“票款分离”,有效地推进了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进程。
技术手段支持源头防腐
新乐市市长赵丽娟在会议现场做典型发言时表示,该市对进驻服务中心各单位统一连接光纤,全面运行“政府非税收入征缴管理系统”,对69个执收执罚单位逐一编码,嵌入式管理106项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账户设置、票据使用情况,一举结束了非税收入手写票据的历史。该系统的运行,从机制和技术上保证了执收执罚行为的规范性,从根本上做到了权钱分离、收缴分离、票款分离,有效遏制了暗箱操作、随意收费、坐收坐支、截留挪用等违规行为,促进了源头防腐。
赵文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谈到该系统的源头防腐作用。据他介绍,该系统通过预置执收单位基础信息、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等科技手段,有效地限制了执法主体的自由裁量权,遏制了自主收费、超标收费等乱收乱罚行为,规范了执收执罚行为;通过财政部门、执收执罚单位、代理银行的互联互通及网上对账、票据核销、分成划转等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功能,限制了执收执罚单位过渡户的私自设立,减少了管理层次,避免了资金滞留,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完整、安全,有效防止非税收入成为“小金库”资金来源。
一站式服务优化发展环境
赵文海还说到,财政系统通过规范财政票据,加强非税收入账户管理等措施,完善管理制度,细化管理流程,强化管理措施,在源头预防腐败的发生,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
据悉,新乐市通过一站审理、并联审批、限定时限,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征收成本,节约了财政资金。特别是实行“联审联批”制度之后,大大缩短了项目审批时限,真正做到了“保姆式”全程贴心服务,通过系统设计确定收费标准,做到了透明、公开、公平、公正,保障了企业权益,优化了发展环境,赢得了服务对象的赞同。
据悉,2010年,全省政府非税收入高达1606.5亿元,对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作为政府税收之外的其他财政收入,非税收入涉及范围广,种类庞杂,为管好这一财源,我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省开始试点非税收入管理系统,2010年,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基本覆盖全省,2011年1月1日,该系统已全面启动。
标准征收服务广大群众
在会议现场记者了解到,该系统对征收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了预置,直接镶嵌到操作系统中,执收执罚单位在开据收费清单时必须依照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征收,否则将无法录入系统,其行为也被视为违规。被征收人员可在财政系统网站查询不同执收执罚单位的征收项目和标准,对于未列入征收范围的可拒绝缴纳。
据新乐市财政局综合科科长张培杰介绍,对征收项目及收费标准的统一,缩减了执收执罚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减少甚至杜绝了一些单位巧立名目乱收乱罚的行为,受到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来源:长城网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