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动态

税收专家:征收房产税会实际降低公民收入

         [提要]房产税,一块投向楼市水池的试水石,瞬间击起了阵阵波澜。中国人对新税种的出台已经习以为常。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后,我们看到一项项旧税推陈出新,国家财政越来越丰富,政府有钱了,也更强势了。

      房产税,一块投向楼市水池的试水石,瞬间击起了阵阵波澜。中国人对新税种的出台已经习以为常。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后,我们看到一项项旧税推陈出新,国家财政越来越丰富,政府有钱了,也更强势了。

      税收不仅是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工具,也被当做调节价格和收入分配的手段。改革后改头换面的房产税果真能抑制房价吗?面对刚性难下的税种频频增加,我们还能期待什么?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吴俊培。吴俊培曾任中南财经大学校长、武汉大学副校长等职。

      征收房产税会实际降低公民收入

      人物周刊:中国预征收房产税在您看来是否合理?我说的“理”有两层意思,一是符合财政税收学的原理和规律,二是符合中国的国情。

      吴俊培:起征房地产税的想法,源于高层领导想借此控制房价,因为房价实在太高了。实际上,这个观点是有很大问题的——价是价,税是税。从理论上来说,有了税以后,这个价格应该还会更高。按正常规律,房地产价格,没有含税应当低一些,有了税之后反而更高。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么高的房价,有没有税收其实并不是一个主要原因。所以,为了平抑房地产的价格向民众征收房产税,这绝对是错误的。

      人物周刊: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征收房产税,您如何看待这些国家的作法?它们对中国征税有没有借鉴意义? 

  
      吴俊培:事实上,房产税对中国而言是特殊的。在国外,尤其是联邦制国家,房产税是地方财政的主要税种,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这合乎房地产税本质属性,但在中国不会这样。我们最初是想模仿香港征收的物业税,其实物业税这个名称放到内地来是不对的,因为香港的物业税是对物业管理收入交税,而我们征收的事实上是房产保有税。我刚才说了,中国房产税只是政府希望调控房价的一件武器。

      人物周刊:所以您坚持认为,中国房产税的征收动机不对,而且也无法真正调控房价。

      吴俊培:房价过高肯定是制度原因所致,应该从制度上进行治理,而不是这么简单地开收一个税。

      人物周刊:如果一定要征收房产税,会有什么可预见的后果?

      吴俊培:现在房产价格的提升速度,远远超过了工资增长的速度。如果开征房产税,公民的实际收入将要下降。

      人物周刊:为什么会危及公民收入?

      吴俊培:对,我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我们的房地产价格近十年涨了10倍,但工资总没有涨10倍,而政府是要按照房产价格的增速来征税的,那你当然就等于实际在降低大家的收入。这会成为一个问题。

      总的来说,现在应该减税,而不是增税

      人物周刊:我们刚才在讨论房产税的时候,您一直在强调征税的动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税收成为政府希冀作某方面调控启用的一个工具。

      吴俊培:没错。我们要去追究更深层面的问题。我刚才说了,房地产的问题你一定要去追问制度。中国社会现在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收入分配不公。它当然也存在着其他的制度原因。比如说,你国有企业的老总,少说一年挣80万到100万吧,高的有上千万。到底合理不合理呢?这个问题你不去管,光用税收调节,是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人物周刊:主要矛盾究竟是什么?

      吴俊培:真正应该做的,是去理顺财政关系,完善预算体制。这个反而没有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

      人物周刊:在没有抓住主要矛盾的时候,又过多地动用税收调节。现在有关减税的呼声很高。我注意到,“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到关于减税的问题。

      吴俊培:现在从上往下都在关注“十二五”规划。理论上来说,减税也是一个我们可以讨论的问题。但是,实际上恐怕不会怎么减吧。中国的税制,总的改革思路上,政府还是不想大动,还是希望做些小修小补。

      人物周刊:即便是小修小补,能够真正减些下来,也是值得期待的。关键在于,怎么去修去补?

      吴俊培:很简单,就是降低流转税。流转税跟所得税不一样,所得税要经过核算,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流转税征收起来很容易。高额的流转税其实就是在要求大规模地投资现代化生产,比如三峡工程投了几千亿,但你到三峡工地去看一看,没什么人,都是现代化。我们投了几万亿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我们真的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了吗?工地上根本就看不见人,所以要解决就业,就要发展民营企业,才能带动就业。流转税降下来后,民企的日子会好过得多,就业市场就会好得多,市场经济也会健康得多。这种减税,对于各方面都是有好处的。

      人物周刊:有的观点跟您不一样。他们认为,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是第一要素。税收高了以后,可以用来改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

      吴俊培:我个人觉得,现在这种鼓吹社会保障的言论就是一种社会浮夸。他们认为政府有了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是有钱真的能解决一切问题吗?说到底,中国的第一要义就是解决就业,解决就业才能解决社会保障,才能社会和谐。回到税收的问题,减税如果能促进就业,就是在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人物周刊:所以减税同样是在改善民生,税收减少了,公民福利并不意味着降低?

      吴俊培:经济是动态的,刚才谈到减税以后就会增加就业,而增加就业,政府的医保、低保支出都可以减少,同样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对民众的福利更是显而易见。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