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新闻

高端消费品降税并非“一刀切”

         赵萍:伴随国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国内产品供给增加,已不存在绝对的高端消费品,如化妆品、珠宝和腕表、时装和皮具等,这部分税率应该下降。当前我国进口税征收模式已跟不上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产品已不再是高端消费品,设置进口税税率时,不宜再将其定义为高端消费品征收高税,把这部分产品重新分类后,即可划定出减免进口税的空间。按照这样的标准判断,目前减免税可行的主要领域集中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从广义范围内看,日化用品、钟表、服装、进口箱包、鞋帽等产品都有降税的空间。 

    黄海:商务部主张的降税并不是“一刀切”,应该区别对待。其中影响环保的、耗能大的商品反而要加税,比如说大排量汽车、游艇等;但对那些原来意义上的高端消费品,目前已经变成多数人使用的普通消费品来说,我认为这部分商品应当降税,最明显的就是化妆品。  
     日前,关于高端消费品进口税是否应该下调的话题在相关部门引发争议。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业内十位权威专家,围绕可能降税的高端消费品种类、降税的具体措施以及降税的利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同时,对相关消费者的心声进行了采集。 

    高端消费品如何定义  


    白明: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消费的升级,老百姓不断增长的需要及中国在国际市场地位上的提高,降低消费品进口税势在必行。在具体操作方式上可进行选择。我认为,应降税的产品范围应划定在必需品与高端消费品之间,对于国外的优质消费品,在国内需求量旺盛,这部分产品进口税应有所降低。但对于某些高端品牌产品,降与不降则关系不大,“这部分消费者看重的是产品品牌,价格在其次,因此若是价格降低了,销量未必上得去,且某些国际大品牌一贯追求高定价。” 

    欧阳坤:我们提倡的是分层降税,并不是一概而论,这也合乎高端消费品税收的国际化标准。相关部门要减免老百姓已经普遍使用的高端商品的关税,比如化妆品和香水。而且很多人出国买化妆品的同时很可能就顺便买服装、皮具了,这样就把消费整个儿外流了。我们可以对“昂贵”定一个标准,标准以上的可以收税或者按兵不动,标准以下的可以适当降税。但必需品的中高端消费品一定要减税甚至免税,这是大势所趋。目前我们还没有将高端品牌商品细化。 

    消费税降低空间大 

    黄海:目前,进口的商品要征三道税,分别是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增值税是不能降的,但是关税、特别是消费税是可以降的。商务部所谓的降税主要是指降低消费税,并不是所有都降。 

    赵萍: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口关税总水平从15.3%降至9.8%,整体关税可降空间不大,消费税是有望降低的税率。在较高进口税率下,形成了相同商品国内售价高于国外售价的状况,使得我国代购异常蓬勃,但这最终会造成国内的税收流失。 

    高博轩:中高端消费品进口关税应该降,但必须是有选择、有幅度地降,对于如化妆品、烟酒类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中高端消费品,其关税可以进行一定幅度的下调,这将有利于刺激我国国内高端消费品消费市场,使迅速崛起且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逐渐成为高端消费品消费的主流群体,将部分海外市场高端消费品消费拉回国内,毕竟带动国内高端消费品消费市场不仅能够吸收常年超发的基础货币、缓解通胀压力,而且也将带动相关产业和配套商业的发展,利大于弊。阻碍其进口关税下调的因素主要是各方的利益诉求不同,商务部希望刺激国内市场消费,而与其不同的是财政部希望通过征税来增加财政收入,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二五”发展期间,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加上个税也在一定程度上下调,土地财政也面临变革,这都使财政收入趋紧。为此,要扩展财政收入渠道,例如增发国债的形式。另外,我国外汇储备过高,应适当调整,将部分资金转向国内投资建设,藏富于民。 

    祝合良:我是支持降税的。中国消费者每年在国外买的东西花了很多钱,数量巨大没法统计。有一位部领导在一次会上曾经表示,他去法国到LV店考察的时候,中国人大包小包地在那里购物,真是了不得。从近两年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国内高端消费品的消费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增加的速度比较快。所以从扩大内需的角度来讲,怎么能把国外消费转移到国内很重要。国家降低关税的话,从税收的角度来说肯定是少一块,但从市场上来说,消费得多了,这部分损失又可以被抵消。 

    张小济:消费品进口税的降低并不意味着税收收入的降低,因为进口税降低后,进口量必然增大,因此税基也随之增加。从另一角度而言,世界各国很少把关税作为提高税收的工具,关税的主要作用是调整结构,但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这种作用也在削弱。 

    张育林:还是应该下调的。我也看到一些网友的留言,有人否认关税下调对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促进作用,我觉得是不客观的,因为现在已经不是一小部分人用高档化妆品等高端消费品了。我认为关税下调与国家扩内需、促消费的整个趋势是一致的,这是大势所趋。既然是变化,肯定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我们的眼光需要放长远一些,要顾大局。 

    目前,阻碍因素主要是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也有个人观念转变的问题。如果再谈得细一点的话,还涉及内贸的营销渠道、国内品牌如何培养的问题,这是非常宏观、长远的事情。但这个事情你总得去做,总得有姿态,我觉得我们的改革应该往深处走一走。 

    合理降税待细则出台 

    洪涛:为了保护国内消费市场,高端消费品进口关税的下调也是需要一定限度的。在下调高端消费品进口关税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过多的国外商品冲击国内市场。此外,仅凭高端消费品进口关税下调的方法并不能完全控制高端消费品在我国市场的价格,如果国外将高端消费品进入中国的价格设定很高,我们单方面的降低进口税费,高端消费品在中国的价格也是降不下来的。 

    赵萍:最重要的是从产业角度和需求角度有区别地下调进口税率。要看降低税率、扩大进口后是否会对国内产业造成影响。 

    李雨时:降税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还是要看降税后会不会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冲击,如果此种产品在中国不生产或者生产较少,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那么降低进口税无妨。但若此产品在国内大量生产,降税后会对国内产业造成较大冲击,则应慎重考虑。 

    黄海:降税一定要和改革高端进口商品的营销体制结合在一起,不能因为降税又给国外厂商增加利润。当前阶段我们要考虑部分商品降税,中期目标是必须要进行营销体制改革,打破垄断;长远考虑,培养中国自己的品牌。打破国外品牌垄断的建议是:首先鼓励华润、中粮这些开始涉足内贸的外贸企业直接采购商品,比如中粮大悦城这种大的品牌店能不能直接买断经营;二是鼓励中国免税店在市内开有税店,他们的产品都是从国外直接采购,就算加了现行税后还是很便宜。有了竞争,价格就会下来。 

    欧阳坤:一旦决定降税,国家接下来必须出台市场监管政策,保证国外品牌商在享受免税的同时要降低价格。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两部委的拉锯战打得越久就越不利于百姓获得价格实惠。现在高端消费品企业很明白,未来进口关税肯定要下调的,那么他们就开始提前涨价,将来一旦政策出台,他的降价起码可以回到原来的水平,他们也不吃亏。所以这一政策要尽快出台,尽快明确化。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