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新闻

财政部:不应该取消或降低奢侈品的进口消费税

 

       奢侈品进口税:不能取消还应加强? 

  针对公众关注的“中高档消费品关税过高”问题,此前商务部曾率先公开表示我国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并且各个部门对此已有共识。但此后的消息显示该“共识”其实并未达成。有媒体报道财政部相关部门官员称,并没有听说要调整中高档消费品的进口关税。 

  昨日,财政部官方网站首页刊登了其下属媒体中国财经报的一篇题为《不应取消或降低奢侈品进口消费税》的文章,该文章援引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的观点称,对进口奢侈品征消费税,也就是对富人征税,无疑有利于社会公平,奢侈品进口消费税不但不能取消,还应进一步加强。对一些群众很反感的奢侈品和奢侈消费行为征收高额消费税,才是真正合乎民意的选择。 

  该文章还指出,征收进口消费税并不是造成人们到国外购买奢侈品的根本原因。中国游客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购买奢侈品,其税负是一样的,但因漏缴税款而使国外价格低于国内;同时部分人选择去国外购买是出于对原产地质量可靠和炫富的心理。 

  记者昨日致电财政部询问对此文章的态度及看法,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回复。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应调降进口税? 

  值得注意的是,商务部在不久前曾经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与财政部意见相左的文章。6月24日,商务部就在其官方网站上刊登了其下属媒体国际商报的报道,文章援引专家的观点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应调降商品进口环节税。 

  文章称,高额的进口税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海外中高档商品在国内售价较高的重要原因,境内外差价过高造成了大量消费的外移。文中援引权威机构数据称,201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达146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奢侈品市场目前的税率全球最高,中国人在国外消费是国内市场的4倍之多。高额的税负导致境内外的差价过高,代购风潮一度盛行,仅2010年海外代购的市场交易规模就达到120亿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两篇文章分别刊登在两部委的官方网站上,并且原文出处也是具有各自官方背景的媒体,基本为两部委针对奢侈品进口关税是否下降的不同表态作出注脚。 

  ■ 追问 

  奢侈品、中高档消费品有何区别? 

  昨日,财政部官网挂出的文章使用了“奢侈品”的概念,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商务部相关媒体负责人一直强调,商务部一直使用的是“中高档消费品”这一概念,和各家报道中的“奢侈品”并不能完全等同。但究竟什么是奢侈品?什么是“中高档消费品”?双方并未给出明确定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昨日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对于“中高档消费品”并无一个准确的定义,可以说是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标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是,有一些商品在国外并不贵,到了国内摇身一变就成了“奢侈品”,这是不合理的。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恒认为,奢侈品和中高档商品差不多,没有本质的区别,而对于为何财政部使用奢侈品的措辞,刘恒表示,之所以两部委措辞不同或许是因为需要微妙处理双方在政策方面的分歧。财政部负责财政收入,如果降低奢侈品进口税就会减少财政收入,同时还要引导消费行为,不鼓励奢侈消费的行为。这导致财政部并不希望下调或者取消奢侈品进口税。 

  ■ 链接 

  奢侈品网购爆发式增长 

  在国内中高档商品关税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选择更加方便且便宜的奢侈品网购。 

  投中集团昨日发布报告显示,从去年开始,泛奢侈品网购行业融资规模出现爆发式增长,今年上半年融资总额达2.83亿美元,达历史最高水平。 

  投中集团分析称,中国中产阶级相对有限的消费能力,以及网购的价格优势和便捷性为奢侈品网购模式提供了机会。 

  据悉,国内奢侈品电商网站纷纷上线,如走秀网、第五大道、尚品网、佳品网、唯品会、品聚网和魅力惠等,包括B2C巨头京东商城和当当网都已染指奢侈品销售。 

  投中集团分析认为,快速崛起且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逐渐成为奢侈品消费的主流群体,相比传统的门店零售,中国中产阶级相对有限的消费能力,为网络购物这种新兴的奢侈品购物模式提供了机会。 

  分析称,此前,人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出境购物及代购。而随着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成熟及网络消费习惯的形成,奢侈品网购依靠其价格优势及购物的便捷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 
 不应取消或降低奢侈品进口消费税  

  对奢侈品进口消费税应不应降的问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对记者表述的观点很明确,“对进口奢侈品征消费税,也就是对富人征税,无疑有利于社会公平,不但不应降低,相反地应该提高。就扩大内需而言,其指向的是国内产品,而不是进口产品。如果扩大对进口产品的消费需求,那将损害国内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导致国内企业要么倒闭,要么更严重地依赖于外部市场,对中国经济将造成严重后果。” 

  何谓奢侈品消费税 

  迄今为止,世界上并没有谁给奢侈品下一个权威和准确的定义。虽然定义不确定,但其特征却显而易见:奢华性、非必需性和高昂的价格。 

  奢侈品消费税是对部分只有少数人才能消费得起的奢侈品(如高档手表、高尔夫球及球具等)征收的一种税。对奢侈品征收消费税非中国独有,而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行的做法,一些国家不但对奢侈品征收,还对奢侈行为征收消费税,如韩国对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合征收消费税。 

  纳入我国消费税征收范围的商品,不论进口还是国产,都要征收消费税,这也体现了税制的统一和公平。奢侈品进口消费税是在进口环节征收的,国产奢侈品消费税是在生产或零售环节征收的,如进口高档手表的消费税是在进口环节征收,国产高档手表的消费税在生产环节征收。 

  征收进口消费税不是造成人们到国外购买奢侈品的根本原因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出国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出国购买一些高档消费品,回来自用或馈赠亲友,这是一种正常的消费现象,征收进口消费税并不是造成人们到国外购买奢侈品的根本原因。第一,除高档手表和化妆品外,人们从国外购买的大多数奢侈品,如高档名牌服装、鞋、箱包、电器、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等等,并没有纳入我国消费税的征收范围。第二,按照税法和海关法的规定,游客在国外购买商品携带或邮寄入境,只要金额超过5000元,回国后都要在入境口岸海关申报缴纳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其中若购买的是高档手表、化妆品等消费税应税产品,还要申报缴纳进口环节消费税,而奢侈品的价格都大大超过5000元。这就是说,对游客而言,无论在国外购买应税奢侈品,还是在国内购买应税奢侈品,其负担的税收应是一样的。但因很多人入境并不主动申报,海关也未检查出来,其携带入境的物品自然就漏交了相关税收,从而使这些物品的价格大大低于国内物品。第三,部分人之所以选择到国外购买,是出于原产地质量可靠的心理。比如奶粉,这些年国产的质量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导致人们到国外购买。第四,部分消费者之所以到国外购买,主要是看重这些商品的奢侈性,能够满足其炫富的心理需要。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本贵认为,“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培养本国的名牌产品,提高本国产品的质量、信誉,让更多在国外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回到国内消费。” 

  征收进口消费税并未影响我国奢侈品市场的发展 

  麦肯锡2009年的报告显示,和前几年大部分奢侈品在国外购买不同,2009年奢侈品消费已经有60%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这说明,国内奢侈品消费的增长远大于在国外购买奢侈品的增长。并不是像一些人所讲的,到国外购买奢侈品消费的增长如何的惊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奢侈品市场迅速发展。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由于受日本地震和海啸影响,日本奢侈品市场呈严重萎缩状态,未来一年内,中国有望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目前,世界公认的顶级奢侈品品牌中有八成左右已进入国内市场,征收消费税并没有让我国奢侈品市场萎缩,销售额一直在高速增长。 

  从市场规律来看,由于运费及营销费用等因素,同样的商品,原产地一般都会比销售地便宜,产于国外的奢侈品在国外市场比在国内市场便宜是很正常的。 

  从商品的特点看,奢侈品不是大众消费品,它之所以是奢侈品,主要是因为价格高昂,维持昂贵的价格是奢侈品通行的营销策略。即使取消消费税,商家也不会降价。纵观世界奢侈品市场,极少有降价促销的情况。前两年我国在履行“入世”承诺时,同其他商品一样,也降低了香水、手表等奢侈品的关税,但这些商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并未因此而下调,一些奢侈品反而因为商家的销售策略而大幅上升。这就很能说明取消消费税对促进奢侈品销售的作用十分有限。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靳东升说,“奢侈品属于特殊商品,一般垄断经营,品牌附加值很高,价格弹性很小,税收调节作用有限。” 

  对高收入者来说,他们不会因为价格高而不去购买,恰恰相反,让大多数人可望不可及的感觉正满足了他们的“炫耀性消费”心理。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凡勃伦(T.Veblen)说,“一件美丽的东西若价格不昂贵,便被会视为不美丽。” 

  奢侈品消费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对高档奢侈品征收消费税,主要目的是从维护社会公平出发,调节收入分配,即对少数富人能够消费的产品征收消费税,增加的收入以二次分配的形式,用于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从而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引发的社会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今年4月份,媒体报道了济南一菜农因“8分钱一斤卷心菜”而自杀的事件,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巨大反响。一方面,菜农为菜价过低、卖菜赔钱而自杀,另一方面,北京等大城市菜价畸高,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众为吃不起菜而发愁。缩小贫富差距,已成为社会共识,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满足普通民众衣食住行等生计问题上,而是研究如何满足富人的奢侈需求,利用税收政策帮助外国企业在中国推销奢侈品,必将会引起老百姓的强烈反感和不满。对奢侈品征收消费税,让富人在消费奢侈品的同时,承担一定的纳税义务,有利于缓解收入分配不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群众强烈要求开征消费税的一些奢侈品和一些奢侈消费行为,还没有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刘尚希表示,应该把更多的奢侈品纳入到奢侈品消费税征收范围来,充分发挥奢侈品消费税的调节功能。 

  取消或降低奢侈品进口消费税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首先,鼓励消费者在国内购买外国奢侈品,无助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毛捷博士对记者表示,“与其取消奢侈品进口消费税,不如脚踏实地发展本国名牌产品。”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税收研究室副主任邢丽表示,“应该把国内的民族品牌发展起来,适应人们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 

  扩大内需的目的是为了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而不是为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更不是为了拉动外国经济增长而削弱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鼓励消费者在国内购买外国奢侈品,表面上看是为了扩大“内需”,但实际上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极其有限。消费者无论是在外国购买奢侈品,还是在国内购买外国奢侈品,最终拉动的都是外国的经济增长。 

  其次,取消奢侈品的进口消费税,还可能造成以下负面影响: 

  一是冲击国内企业。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奢侈品大多是外国品牌,这些奢侈品消费越多,就越可能挤占国内品牌的发展空间。我国高档消费品产业刚刚起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必要的抗风险能力,如果取消或降低国外同类产品进口消费税,而对国内同类产品照常征收,势必造成国产奢侈品和进口奢侈品的不公平竞争,对国内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二是加剧收入分配不公。我国能够进行奢侈消费的人毕竟是少数。对奢侈品征收消费税,目的就是调节收入分配,把从那些花得起大价钱购买奢侈品的人那里征得的税收,以二次分配的形式,用于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补助。近年来,由收入两极分化引发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一方面,富人挎着名包、戴着名表、开着豪车甚至私人飞机到处跑,另一方面,群众基本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近期,记者在商场调查时发现,一款名包的价格竟然高达150万元之多,相当于一位科级公务员(全国科级公务员平均月薪约为2000元)62年的收入总和,差不多可以建成近10所希望小学。我国从2006年起对奢侈品开征消费税,社会反响非常好,群众从中看到了国家调节收入分配的坚强决心,若现在再提出对一些奢侈品取消消费税,很容易让群众产生误解,对国家调节收入分配的决心表示怀疑,不利于社会和谐。 

  三是,各个国家设立海关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征收关税和其他进口税收,保护本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靳东升指出,“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是国际惯例。出口退税,进口征税,符合消费地征税原则,有利于实现税收公平。”取消奢侈品的进口消费税,无疑是要敞开大门,让国外产品直接冲击民族工业的生存和发展。 

  奢侈品进口消费税不但不能取消,还应进一步加强。对一些未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的奢侈品,尤其是对一些群众很反感的奢侈品和奢侈消费行为征收高额消费税,才是真正合乎民意的选择。(中国财经报)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