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税出台不是新的坏消息
一说到国内钢铁公司,大家都马上会联想到它们的成本长期受制于国外铁矿石的价钱。从2008年开始,行业一直在用的年度定价制度破裂后,铁矿石市场基本上都是卖家市场,就是在价格谈判上卖家占有绝对优势。如果大家还记得,当时澳洲有个会说普通话的总理,就是陆克文,当时他跟中国关系好,同时又看见因两大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力拓的最大股东都是海外投资者,导致两大公司巨额利润中的相当大部分也因此“流失”海外,所以为了把矿业利润留在国内,陆克文政府决定出台40%资源税。
资源税出台最大受害者固然是矿业巨头,在它们的联合抵制下,陆克文也因此下了台。女总理杰拉德上台后,对40%的税率进行了调整,将税率降到30%。而上星期澳洲政府再出的那一份就是之前资源税的草案,因此其实资源税一早已经不是什么新的坏消息。不过投资气氛不好,什么风吹草动,市场都先沽为妙,于澳洲拥有铁矿及煤矿的股票,如中信泰富(267)则成为了沽家的目标。其实资源税对于中信泰富来说,影响未必有市场表面上所想的大,因为澳洲政府其主要征收对象是对已经开采生产多年,又享有巨额利润的铁矿石和煤炭企业,草案内容是在征收30%的税率的同时,又为了保持对新兴公司投资的吸引力,对于新矿山的经营提供了抵扣和优惠条款。中国企业于澳洲经营的大部份矿山都属初期,属投资期及盈利初期,因此资源税实际上的影响是需要点时间才会浮现。
其它地方铁矿石股
而其它非处于澳洲的铁矿石股,港股中可选择的不多,有铁货(1029)及中国铁钛(893)。前者业务还没有实现盈利,只有在大市好时,才吸引到资金炒作。而铁钛刚上市时,带有代替进口铁矿石的概念,但铁矿石讲求品位的,指的是铁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通俗来说就是含铁量。一般来说,大型钢厂只采购65%以上品位的铁矿石,而铁货的平均品位仅能达到54%。因此,集团业务受两个不同时间性亦不同方向的因素影响,一是短时间内集团处于四川,受惠于西部开发,当地钢厂数目正处于增长期,对于铁矿石需求大。但另一方面,它产品品位不够,主要客人都属小中型钢厂,公司头五大客户都不属四川头三大钢厂。长时间来说,小中型钢厂在行业整顿下被淘汰的机会十分大。因此,铁钛股价长时间在长线投资者及短线投资者不同观点下互相角力,升得厉害时长线投资者倾向于沽货给短线投资者,跌得厉害时短期投资者反过来止蚀沽货给长线投资者。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