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新闻

打造法治税务新品牌 呈现依法治税新气象

推行税收政策第三方解读协商机制,实行“集体审议,阳光问责”,引入“说理式”稽查,打造国地税合作县级示范区。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地税局推出了一个又一个法治税务品牌,弘扬和践行了“崇法敬法,善治善为”的税收法治理念,呼应和满足纳税人关于公平、正义的现实需求。该局连续多年在本地执法机关政风行风评议中名列前茅,先后获得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省级依法行政示范点、江苏省地税局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呈现出依法治税新气象。

  树立公平意识

  推行税收政策第三方解读协商机制,增强征纳互信

  “税收法规政策通常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一定的复杂性,地税机关以往都是从自身视角解读政策、执行政策,未充分考虑到我们纳税人的立场。税收政策第三方解读协商机制充分考虑了纳税人、地税机关及税务中介的立场、视角和专长,为我们三方建立了一个对等协商、相互尊重、当面沟通的争议化解机制,这体现了税收的公平原则,我们双手赞成。”参与过三方解读协商的扬州曙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张元生深有感触地说。

  据了解,高邮地税局推出的税收政策第三方解读协商机制涉及面极广,无论是新出台的税收政策,还是需要明确执行口径的税收政策,或者是税源管理、风险应对、税务稽查中出现的政策性争议事项,纳税人都有权提起三方解读协商。参与解读的三方在充分表达各自观点后,经协商讨论达成符合法律法规的统一意见,供纳税人依照执行。

  “我们就是要通过‘自我革命’式的主动放权,有效响应企业提出的合理诉求,为其创造一个公平、优质、透明的税收环境,让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扩大规模、创新创业等方面去。”高邮地税局主管税政的薛树华副局长介绍。

  为让税收政策第三方解读协商机制广为社会公众所熟知,该局通过涉税信息月报、地税门户网站、二维码链接等渠道,阐明三方解读协商的范围、渠道、流程和效力。在日渐充盈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相互配合中,三方解读机制的效果也日益显现。

  该局税政科科长朱永高说:“三方解读机制让纳税人执行税收政策的精准度更高了。今年以来,因政策理解偏差而受到行政处罚的案件数由去年同期的124起下降到目前的73起,下降比例达41%。更难得的是纳税人对地税机关执法公正的信任度更高了。自推行三方解读机制以来,连续多年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案件,征纳互信达到了新高度。”

  树立民主意识

  引入“说理式”稽查,倡导柔性执法

  在稽查工作中,高邮地税局全面推行“说理式”执法,以清晰易懂的语言,在税收执法各环节向检查对象讲法理、说事理、道情理,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稽查执法中的争议和纠纷,充分体现人性化执法和规范化执法,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民主平等、高效公正的文明执法新途径。

  该局稽查局局长孙宜怀介绍,高邮地税局是在全省最先推行“说理式”稽查执法的县级单位。本着说明事理、说透法理、说通情理的原则,在选案环节实行选案通报会制度,讲清选案的标准与依据;在检查环节实行查前告知制度,说清纳税人的涉税风险与不足;在审理环节实行三级审理机制,确保法理通透处罚得当;在执行环节实行查后辅导和信息反馈制度,扶助纳税人及时整改消除隐患,将“说理式”执法贯穿案件稽查全过程,彰显了执法的民主化和柔性化。

  上半年,该局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向纳税人征求意见、建议,纳税人对该局依法治税满意率达98%;在市、县组织的第三方满意度测评中,该局取得98.22分的较好成绩。

  “推行‘说理式’稽查,让被查对象理通了、气顺了,对处罚决定心服口服,对我们的检查工作也更加支持配合了。”一位基层执法人员说。

  “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干部学习研究说理技巧,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说理方式,注重细节在说理中的运用,定期组织稽查干部召开情况分析会,对‘说理式’文书应用情况不断研究、总结,从成功案件中获得启示,使我局稽查工作水平再上台阶。”该局分管稽查的副局长吕艾芳介绍。

  树立规范意识

  组织规范行政执法示范行动,提升行政效能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们始终把‘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最大限度方便纳税人’作为依法治税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通过在全系统开展规范行政执法示范行动,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内促规范、外优服务,不断提升依法治税的效能。”薛树华副局长说。

  为从源头上根除制度性违法,高邮地税局修订完善了安静生产、容期整改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等制度,严格按照权力事项责任清单开展执法。同时,为保证执法的规范、透明,该局建立了“双随机”稽查工作机制,根据稽查对象分类名录库、税务稽查异常对象名录库和稽查执法人员名录库,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纳税人代表等参加公开摇号产生拟检查名单,再随机抽选检查人员对企业实施检查,实现拟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双随机”抽取。

  “针对执法人员不履行或不规范履行岗位职责的行为,我们创新实施了‘集体审议、阳光问责’工作机制,深化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真正为行政执法行为戴上金钢圈、念起紧箍咒。这一做法先后得到国务院法制办、国家税务总局的肯定,并在全国税务系统介绍推广。”该局监察室主任于强仁说。

  今年,该局已先后举行问责会议5次,共对10人23个事项进行了集体审议,其中3人8个事项被裁定问责。一位税务人员说:“追责的压力大了,没人再敢越雷池半步,执法风险少了,工作效能也提升了。”

  树立合作意识

  开展国地税联合执法,推进双方共赢

  “以前税务机关执法,都是国税走了地税来,让我们疲于应付。我们欢迎他们联合执法,这样能极大减轻我们的负担。”扬州弘盛建筑集团刘会计说。

  多头执法一直是纳税人感觉最头疼的问题之一。高邮国税局、地税局通过联合确定稽查对象、联合进户检查等措施,对国地税共管户推行执法适度整合,有效解决了纳税人反映的执法“多头查”问题。

  “今年,我们双方共同发布了《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及执行标准;建立‘稽查线索互通,联合发票检查,稽查结果共享’工作机制。联合开展税收专项整治2次、联合进户执法5次,查补税款867.9万元。通过建立‘发票110’联合打假机制,启动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查处涉案发票金额80万元,联合执法成效非常显著。”朱永高科长介绍。

  与国税联合执法只是高邮地税局开展社会化法治的一个缩影,该局还与司法、公安等部门保持密切合作。该局局长徐志说:“今年,我局联合6家律师税务所,共同组建成立了一支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队伍;主动配合公安部门查处涉税案件,涉案金额达1500万元;与行业协会、新闻媒体、学校等开展税法论坛、税收知识讲座、税法进校园等活动10余场。全社会的税法意识取到了长足进步,税收改革、税收执法、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