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应该开征奢侈品税
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能力让全球侧目。高盛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高达65亿美元,连续三年全球增长率第一,销售量第一。据高盛预测,未来5年内,愿意消费奢侈品的中国人口将从4000万上升到1.6亿。而正热火朝天的上海国际车展将中国富人的奢侈品消费能力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这次车展上,占据鳌头的是高达1.5亿元人民币天价的“购车套餐”。该“购车套餐”由四部分组成,包括全镀金加长劳斯莱斯幻影、最顶级翡翠、爱马仕铂金钻扣鳄鱼皮限量款包、瑞士公务机双人羊胎素生命之旅。有媒体调查发现,四部分拆开计算,这款天价套餐最多价值5000万。而令人惊奇的是,竟然已经有三个鄂尔多斯客户表示了兴趣。
在安邦研究人员的内部讨论中,这种不顾商品实际价值,盲目追求差异性、稀缺性,不求最好、只求最贵的消费心态引起了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的极大忧虑。在他看来,很多天价奢侈品其实就是在普遍版本上搞一些博取嘘头的包装,然后来中国吸金。例如,有的商品基本上没什么变化,但就是大幅涨价,如钻石等。理由全是编造出来的,或者刻意突出的。在上述“购车套餐”中,厂商的经验是“先生买豪车,太太大多会反对”,因此专门设计出1/3价格为豪车、2/3为女士消费项目的套餐,可谓皆大欢喜。此外,还有一些奢侈品本质未变,只不过弄上了新的包装,如给奔驰车粘接上假钻石,亮晶晶的,凸显奢华,当然价格也是天价了。2004年,Rolex曾推出了一款有着绿色表圈的Submariner,在拍卖行,价格至少比零售价高出25%。而当需求与产量平衡之后,价格便比原价低了很多。而标准版的Submariners腕表却没有贬值的迹象。当然,还有的手法就是内里不变,但型号改变,如911型改成991,稍微动动,声称新款、新型,立即又是卖出天价。陈功调研发现,种种类似的市场“手术”,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中国上演。
实际上,这是国际奢侈品公司看到中国“钱多人傻”而刻意设计的圈钱行为。麦肯锡就曾在研究报告中作出这样的建议:“中国奢侈品购买者往往比西方人的手笔更大,中国人很讲究拉关系,因此奢侈品公司不能根据北京有钱人的总数来决定北京门店的数目,而应该开更多店面。”另一份报告更指出,尽管美国仍然是奢侈品消费大国,但销售往往向价位较低的引领型奢侈品行业倾斜,而中国的消费者则专买最贵的奢侈品。
面对如此的财富外流,中国可以在政策上加以“修正”。在我们看来,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加大奢侈品税的征收力度。但不知为何,竟然有报道称,商务部和财政部正在研究下调部分商品的进口税率,而一些奢侈品赫然在列。据称,此政策的理由是为了不让奢侈品因高关税而远走境外。一些国际市场研究机构也在鼓噪:不能让肥水流入外人田。在我们看来,这相当于联手为奢侈品进入中国市场“做局”。
目前来看,反对加征奢侈品税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会抑制消费、转移消费等方面。但这无法回应一个事实:一个人均收入不及美国1/14的国家,却消费了全世界1/4份额的奢侈品。为什么不能开征奢侈品税?对于“肥水流入外人田”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对携带入境的奢侈品进口税进行调整来解决,根本不成为下调税率的理由。更何况,开征奢侈品税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体现社会公平。看看台湾吧,他们已经走在了前面。台湾15日通过“特种货物及劳务税条例”(奢侈税),未来300万新台币以上汽车等特种货物将课10%奢侈税,1年内转手房屋或土地,则课15%奢侈品税。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对华而不实的奢侈品加征高额税收,在现阶段可以起到有效防止财富外流、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陈功指出,对奢侈品交易,应该遵循“买不买随便,卖不卖随便”的原则,而且鼓励多买多卖,只要你缴税就行!在征收环节上,在进口商品时就可以加以预扣,商品出关或是售出后再结税。在应征税奢侈品上,应以进口大件为对象,如飞机、游艇、钻表和豪华轿车等。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