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人民币汇率前景成焦点 亚太股市及美股被看好

Union Bancaire Privée亚洲首席经济师Mark McFarland撰文指出,过去9个月,不少金融机构均看淡中国股票和债券。中国当局就改革工业、汇率和银行的政策欠缺清晰蓝图,导致大多数投资者削减中国资产的比重。计及债务和不良贷款的水平,现时内地股票(特别是内银股)的估值高昂。商品跌价损害盈利增长前景,而中国企业债务高企也使财务持续力成疑,令定息资产难以再延续过去多年的好景。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彭博资料显示,在2015年底,中国的问题企业债券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65%,未来9个月将是偿付债券的高峰期。

  尽管如此,国内股票和定息资产仍然不乏投资机会,踏入2016年下半年,投资者不应只在持有债券或股票之间作出选择,而应着重筛选投资工具或板块。

  人民币汇率前景关键

  中国定息资产的前景将取决于人民币汇率、美国利率和美元汇率。境外投资者现时对投资人民币计价债券的兴趣不大,原因是所得收益几乎都被对冲汇率风险的成本所抵消。远期市场现时已预估人民币在未来12个月将再贬值2至3%,但10年期中国国债目前的收益率只有2.85%,扣除对冲汇率成本后所余无几,还要承受存续期风险,就算是2年期国债,虽然存续期风险下降,但收益率仅略多于2%,因此可以取舍的并不多。至于美元计价债券,投资时宜逐一评估个别发债企业的盈利潜力、偿付债务的纪律,以及母公司的业务对美国利率和美元的敏感度等。

  股票的前景也与定息资产相若。内银股的派息比率虽然理想,但其不良贷款则使前景不明朗,而市场对估值的共识也似乎未完全反映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因此,内银股的估值在2017年有可能再被调低。虽然H股有可能较受英国脱欧的余波所影响,但与A股比较,H股仍较为可取。

  至于英国脱欧对中国整体的影响,中国只占英国贸易的7%,对中国来说可谓微不足道,但整个欧盟则占全球货品和服务贸易约五分一,英国脱欧公投后,英镑贬值和资金寻求避险推升美元和日圆汇率,对亚洲带来广泛的影响。

  加码投资亚太及美股

  换言之,亚洲的前景将与欧洲(并非英国)贸易及全球经济增长挂钩。假设英国与欧盟重议脱离条件时持续出现问题,2016年下半年的投资策略是温和偏向债券多于股票。基于通胀压力缓和及货币汇率回稳,新兴市场企业和主权债券的表现不俗,印尼便是其中一个例子。在此基础上,投资者的主要对策是继续寻找价值投资机会,避免过于降低投资组合的承险水平,以免错过日后市场复甦的投资机会。

  要达到这个目的,最佳的方法是重组股票的配置:削减欧洲股票的持仓,加码投资亚太区和美国股市,印度韩国股市现时的价值和增长潜力不俗,而投资美股则可确保市场具备深度。一旦欧洲市场又出现如2011/12年般的解体恐慌,提高美股的比重将可发挥避险作用。此外,持有黄金亦可对冲地缘政局的风险。

  只要市场对央行的经济刺激措施反应正面,相信美国维持低利率较长时期将对亚洲非银行类债券和大部分亚洲货币有利。

  展望今年下半年,投资亚洲市场的要诀并不在于分散于区内的不同市场,而是要分散于全球不同地区,把资产分布于近年政治风险已下降的市场。(中国纳税服务中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