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新闻

中美央行政策分歧 人民银行暂难减息降准

 标准人寿投资新兴市场经济师Alex Wolf撰文指出,当前来说,人民银行和美联储现阶段的政策立场带来了一段相对较温和的日子。美联储偏向审慎,而人民银行相对进取,令目前息差保持平稳而不致进一步收窄。但这并不能掩盖两国货币政策的长远前景,当前的宽松周期可能较难结束,难免进一步加深中美之间的政策分歧。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笔者曾经在本栏撰文讨论过“三元悖论(impossible trinity)”,指出一个国家的固定汇率、货币政策自主及开放资本账不可能同时存在。随着中国开放其资本账户,同时要保持兑美元的固定汇率,令人民银行制订自主货币政策的能力受到限制。

  当中值得深入检视的是货币政策层面,特别是中国及美国货币政策周期(policy cycle)。中美两国政策方向背道而驰,无疑对资本流动及中国国内货币环境构成影响。尽管中国国内增长放缓和资本账自由化等多项因素拖累人民币出现波动,但人民银行和美联储的政策分歧,依然是人民币疲弱的首要因素。

  尽管在过去8年,中美均不欲建立正式的G2集团关系,但两国目前陷于“新型大国关系”当中;然而,冲突与合作共存的复杂平衡关系并非体现于地缘政治,反而是在两国的央行之间出现。一方面,美联储致力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意图放宽政策和保持汇率稳定,这种持续的反馈循环(feedback loop)一直对金融市场构成影响,迫使美联储和人民银行加深了解彼此的政策意图。

  随着中国国内利率持续下滑,加上市场继续对美联储加息有所预期,令人民币承受更大压力,箇中的政策循环(policy loop)是人民币兑美元下跌,一则是经济基本面转弱之故,二则是资金外逃所致,造成贬值预期升温,触发资金外流恶化;而资金流出及人民银行外汇储备减少,均刺激全球的避险情绪,亦加剧美国的金融压力,继而对美联储的政策构成影响。自2014年人民银行开始减息以来,这种微妙的平衡关系一直存在,人民银行和美联储官员不得不加强合作,甚至有报道指人民银行官员直接向美联储官员查询下次加息的时间。

  人民银行暂难减息降准

  当前来说,人民银行和美联储现阶段的政策立场带来了一段相对较温和的日子。美联储偏向审慎,而人民银行相对进取,令目前息差保持平稳而不致进一步收窄。最近中国经济的周期性回升及通胀压力(虽然属暂时性质),可能会迫使人民银行暂时不再进一步下调基准利率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话虽如此,这并不能掩盖两国货币政策的长远前景。无论中国当前的周期性稳定环境何时告一段落,亦不足以代表人民银行会改变货币政策,毕竟在经济以外,人民银行亦同样需要肩负政治任务。再者,随着人民银行改变货币政策框架,逐渐由固定汇率迈向“利率走廊”(interest rate corridor)的制度,货币政策或会较以往更难以掌握。近期信贷回升,但基础货币持续收缩,此乃监管规定改变(包括取消贷存比率上限、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及政府同意信贷扩张)导致货币乘数上升的结果。因此,当前的宽松周期可能较难结束,难免进一步加深中美之间的政策分歧。(中国纳税服务中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