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税改革不能只停留在有“呼”必“应”
每年的全国两会上,都会出现一些令代表委员关注、社会公众期盼的热点、焦点问题,但是像个人所得税改革这样,年年都成为两会上的热词还比较少见。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华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沙振权再次建议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
事实上,自2011年我国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自2000元调至3500元后,关于调高个税起征点的呼声就不绝于耳。在每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都会围绕这个话题热议一番,有的建议提高至5000元,有的建议提高至8000元~10000元。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之所以在年年的两会上备受关切,热度不减,呼声不降,本身就说明了个税涉及到了广大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改革已迫在眉睫。 3500元的个税起征点到底是高或是低?工薪阶层的人都心知肚明。当个税沦为“工薪税”,在每月房租高达千元以上时,在工资增长跑不过物价上涨时,3500元的月收入,令工薪阶层“压力山大”,最多只能满足正常的温饱。尤其是在房价高达10万每平方米、房租每月数千元的一线城市,区区3500元连塞牙缝都不够。对矿业行业来说,3500元的起征点更是一种说不出的痛。煤矿工人每天井下工作8小时,加上上下班时间得10个小时以上,下井津贴、一线职工的苦脏累险岗位补助等等,都还要打包算在工资收入内缴税。对一个人养活一家人的煤矿工人来说,又情以何堪?能忍受个人所得税所带来的阵痛吗? 然而,对代表委员的建议、对社会公众的呼声,国家相关部门却总是不温不火,不急不忙。对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是有“提”必“回”,对社会公众的声音也是有“呼”必“应”,但总是以时机不成熟、正在着手研究更科学的综合征收体系等已经令观众不厌其烦的理由来解释回应。研究来研究去,5年已经悄然过去了,3500元的个税起征点依然岿然不动。看起来,要想起高个税起征点,真正把个税改革到位,估计又要等到下一个“五年计划”了。 有句俗话叫“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话尽管很土,却很朴实,也很接地气。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明确指出,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有关部门是不是应该用这些话来认真对照一下自己,也接一下地气,为官有为,善治善为,对这些事关社会公众利益、民生改善的事情,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抓下去,真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积极回应一下代表委员们的建议和社会公众的呼声呢? 话说三遍如淡水,事关民生不会休。真希望在明年的全国两会上,有关个税改革的话题不再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中国纳税服务中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