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国栋:不必太在乎宏观税负的高低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认为,中国当下的税负痛苦感其实不来源于税收本身,而是税收使用效率欠佳,浪费公帑的现象严重。这才是需要我们予以重视的方面。

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口径,2015年和2014年中国宏观税负均为29.1%。这是自2012年之后连续第四年维持在29%左右的水平。(2月23日《第一财经日报》)
宏观税负发布总会引起热议。尽管中国29%的宏观税负低于世界平均38.8%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34.4%的水平,但不少人还是认为数据不准有水分,表现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
笔者以为,忧国忧民可以,但对于宏观税负的高低,却不必太在乎。一者,宏观税负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政府收入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体现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份额,及政府与企业、居民个人之间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关系。它只是一个平均数,其数值高低本身意义不大,它的意义在于反映税负变化趋势,并不能具体说明税负高低。
二者,宏观税负并非越低越好。如前述,既然是宏观性质的,就不能单凭某个数据指标来判断宏观税负合理与否。考察宏观税负是否合理,关键是看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能否让老百姓(603883,股吧)满意。如果社会要求更高的社会保障水平、更好的公共服务,那么这将意味着更高的宏观税负。如果政府什么事都不做,1%的宏观税负都显得太高。
有评论指出,中国当下的税负痛苦感其实不来源于税收本身,而是税收使用效率欠佳,浪费公帑的现象严重。更主要的,是法外收税(包括各种费和罚款)时有发生,虽然不多,却导致企业和个人负担加重。这才是需要我们予以重视的方面。
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等等。
这些都说明,中国的税制正在走向法治,走向善治,既往那些见不得光的“税负”也将成为历史。既然如此,我们何必太在乎宏观税负的高低呢?(中国纳税服务中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