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公告

银税联手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小微企业要发展,离不开税收优惠支持和银行信贷扶助。如果把银行和税务这“两只手”结合起来,效果会不会更好呢?近日,太原市城区农信合作联社、太原市国家税务局、太原市地方税务局共同举行“税银互动签约暨推进仪式”,这标志着我市的税银合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长期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有望在银税多部门的推动下取得突破。

  税信通:诚信纳税无须抵押

  9月2日,太原市正式成为山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性试点城市。如何在信用法规制度建设、信用记录建设、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成功破题成为当务之急。

  据太原市国税局工作人员介绍,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在税务系统已经开展多年,但是每年产生的信用数据一直以来都只是在税务系统内部进行运用,在征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下,这部分数据显然有着巨大的“增值空间”。银行和税务合作开发的“税信通”产品就是以纳税信用为基础,通过税务部门和银行的信息共享,将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与银行授信相结合,实行“以信授信”。对依法诚信纳税的企业,无须抵押担保,就能优先获得一定额度的信用贷款或者其他金融服务。太原市城区农信合作联社的工作人员表示,对银行而言,税务机关提供的权威信用信息能够有效地防范贷款风险,整个“税信通”产品最终能撬动多少贷款资金,恰恰取决于征信数据这根杠杆的弹性与力度。

  助保贷:部门联动数据共享

  税信通并非银税合作的唯一产品。前段时间,太原市中小企业局即通过与建设银行(601939,股吧)合作,推出了“助保贷”业务,该产品由政府部门为企业信用背书,帮助小微企业获得贷款,打通了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后一公里”。

  “信用背书”模式在此次“税银互动”的合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政府部门从“单打独斗”转向“集团作战”。此次的税银合作方案就涉及了太原市国税局、太原市地税局、太原市中小企业局、太原市金融办等多个政府部门,一个推动太原征信体系建设的多部门联动机制雏形初现。

  太原市国税局副局长赵和成表示,多部门合作带来的必然是多部门共赢,纳税信用信息的应用提高了银行部门的授信审批的效率、降低了银行的风险,小微企业因为更及时地获得贷款就能够更快速地发展,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反过来又为税收培植了税源,整个信用链条就形成了一种“守信光荣”的良性循环。

  助小微:银税携手任重道远

  国务院接连推出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太原市国税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国税系统共为4.4万户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2.38亿元,为9955户小微企业减免所得税2434亿元。然而即便如此,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制约小微发展的“紧箍咒”。数据显示,我市贷款总额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不足11%,且借贷资金主要是民间资金,融资成本则普遍高达20%以上。

  据了解,在“税信通”产品推出之前,太原基层税务部门就积极与辖区内不同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推出了一系列金融产品帮助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截至发稿,已有25户守信小微企业获得贷款近5000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而“助保贷”业务在促进太原小微企业发展上同样表现不俗。太原市中小企业局的数据显示,自助保贷业务推出后,全市小微企业较去年同期平均企业增加值涨幅为14.26%,平均净利润额增加27.1%,平均缴税额增加18.98%。(中国纳税服务中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