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低国际名品关税”建议获国家采纳
国务院部署完善消费品进出口政策,本报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黄志明,听他讲述三年来建言呼吁的心路历程
五一前夕,当不少国内游客整理行李箱,准备利用假期出国大肆血拼一番之时,一则新闻吸引了他们的注意。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消费品进出口相关政策,会议决定将完善服饰、化妆品等大众消费品的消费税政策,下调部分进口化妆品关税;将允许开设更多免税店,增加免税购物额,方便国内消费者在境内购买国外产品。
这则令国内广大消费者振奋的决定,背后是全国人大代表、万家丽集团董事长黄志明持续三年的呼吁促成。为此,5月4日,本报记者专访黄志明,听他讲述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回 顾
3年呼吁降低易带国际名品关税
2012年,黄志明将有关降低易带国际名品关税的建议提交给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但由于种种原因暂未被采纳。但同年,长沙海关就黄志明代表关于降低国际名品关税的建议,召开座谈会研究相关政策和措施。
3年来,他不断调研思考,奔走呼吁。2015年1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座谈会,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孙毅标、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等悉数到会作相关情况通报。作为全国应邀参会的9位人大代表之一,黄志明关于降低国际名品关税的主题发言得到了高度认可。座谈会后不久,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新一轮政策于3月20日实施,离岛免税品类由21大类增至38大类,并放宽香水、化妆品、手表等10种热销商品的单次购物数量限制。
今年3月两会期间,黄志明代表再次提交了“关于降低易带国际名品关税,阻止国内资金外流,增加进口贸易顺差,把更多的国内游客消费挽留在国内”的建议,提出:“降税”能够吸引消费回流,即是“增税”。
4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政府部署完善消费品进出口相关政策,提出要丰富国内消费者购物选择。包括对国内消费者需求大的部分国外日用消费品,在今年6月底前开展降低进口关税试点,并逐步扩大降税商品范围;完善服饰、化妆品等大众消费品的消费税政策;增设和恢复口岸进境免税店,合理扩大免税品种,增加一定数量的免税购物额,方便国内消费者在境内购买国外产品等内容,让消费者能就近舒心、便捷购物。
对黄志明来说,3年多的呼吁终于得到国家决策的采纳,振奋与欣慰之外,也感受到国家对广大消费者的关注与尊重,“经济发展形式下,这体现了国家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决心。”
缘 由
中国76%的国际名品消费发生在境外
今年春节,中国赴日本游客大举采购马桶盖、电饭煲等商品,曾引发国内外舆论热议。《中国公民出境(城市)旅游消费市场调查报告》称,中国游客境外人均花费近2万元人民币,用于购物的约占57.8%。
黄志明早就关注到中国奢侈品研究机构财富品质研究院的一项调研结果:2013年全球国际名品市场中,中国人国际名品消费占据了47%,其中,境外名品消费比例逐年扩大。商务部此前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就国内外价差而言,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这5类产品中20种进口品牌高档消费品,中国大陆市场平均价格比香港地区高出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
他发现,高昂的价格并没有打消民众对国际名品的渴望,国内游客大量的消费外流,也造成了巨大的国内资金外流。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半月前发布的《2015年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的全球奢侈品消费去年达到1060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的46%,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其中76%的奢侈品消费发生在境外。汇丰银行本月发布的报告也显示,中国人现在消费世界近三分之一的奢侈品,而其中的三分之二是在海外购买。
“老百姓(603883,股吧)在国内买到比国外贵一倍的东西,实际是国家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这个损失就是把桌上的交易拿到桌下去交易,让大量消费流失到了国外。”黄志明认为,关税是造成大量消费流失的根源之一。目前国际名品进口关税一般是15%到25%之间,而且还需海关检测、进店检测等环节,销售过程中还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这会使得国内国际名品的价格一般比原产地高出至少三成。
“我国是全球第一的消费大国,国际名品为了拥有如此巨大的市场应该是请求入驻,但现实是,所有国际名品进入中国市场后,价格反而更高。打个比方,是捧着金饭碗在"讨米"。”黄志明说。
意 义
“降税即增税”可扩大消费内需
4月28日的会议提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围绕满足消费升级要求,通过完善税收调节等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的进出口环境,增加群众购买意愿较强的消费品进口,促进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出口,有利于扩内需、保就业、惠民生,对推动国内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也有重要意义。
“降税后把国外购物的人挽留在国内,其实是扩大消费内需。”黄志明分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无一不是购物天堂,如巴黎、纽约、中国香港、迪拜等,购物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为了确保名品消费刺激拉动内地消费,确保名品市场的良性发展,扶持国产名品的健康发展,百姓对降低国际名品关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海淘族”的发展壮大,也反映出老百姓的呼声。
今后,奢侈品有望褪去奢侈外衣,回归到大众消费品的范畴,包括进口的知名品牌的中级轿车、化妆品、食品类、衣着类、鞋帽类等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黄志明预计,这一系列措施将会缩小国内外商品价差,有助于吸引境外消费回流,稳定国内经济增长。
当建议被国家采纳后,黄志明眼下正忙着起草新的建议,建议国家在长沙这样具有极大市场潜力的中部核心城市开设免税店,增加对内陆大城市免税购物额。“这将是一次持续性的工作。”黄志明说。
与本土奢侈品市场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4年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选择了赴海外购置国际名品,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消费者的全球国际名品消费达到1060亿美元,占全球国际名品消费的46%。相比本土消费额11%的下滑,境外消费同比增长却超过了9%,达到810亿美元。
2014年《财富》(中文版)的奢侈品行业报告调研显示,多年来受访消费者的国际名品购买主要发生在境外,其中90%以上的用户认为“价格更优惠”和71.9%的用户认为“产品的范围更大和选择更多”是选择在大陆以外地点购买奢侈品的主要原因。作为国际名品消费大国,巨大的价格差逼着国人出国购买,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国内国际名品价格如此昂贵? 关税成为大量消费流失的根源之一。
游客蜂拥到境外购买国际名品,主要原因是中国在进口环节对国际名品征收高额税收,导致国内外同类商品的巨大价差。高税收并不能真正抑制人们对奢侈品的消费需求,只是将这部分消费转移到国外;大量消费通过旅游转移到国外,不仅降低国内消费,也减少就业岗位和税收,等于中国人坐着飞机给别的国家送去就业和税收。于国际名品而言,“减税即是增税”因为,我们把国际名品全球购买第一的消费实力留在了国内,减少了巨额资金外流,增大了进口贸易,这个税收远远大于针对国际名品所收取的关税。故建议:降低易带国际名品关税,阻止国内资金外流,增加进口贸易顺差,把更多的国内游客消费挽留在国内。
—黄志明《关于降低易带国际名品关税,阻止国内资金外流,增加进口贸易顺差,把更多的国内游客消费挽留在国内》的建议(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