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动态

茅于轼:靠法律和税收杀富济贫 靠斗争只能都穷

         作为这个时代最具争议的民间经济学家,“为富人说话,替穷人办事”是茅于轼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尽管经常发表一些看似维护富人利益的言论,但他所创办的天则经济研究所,却是中国最早致力于小额贷款的机构之一。

  坐在《商界》记者面前,已经82岁高龄的茅于轼显得温和而执着。这已经是一周之内我们第三次采访老爷子了。星期二是在一次房地产论坛前的贵宾室里,他向本刊记者痛斥土地财政;星期三是在某网站举办的年会上,和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对话之后,他和记者聊到了就业中的“剥削”;意犹未尽,先生又约周末的晚上到他家详聊。因为春节将至,北京的交通雪上加霜,记者迟到了近一个小时。用这一个小时,他准备好了次日在京郊举办的“天则论坛”的发言。

  原本空旷的过道已被书填得满满的,出版社刚刚为老爷子出的两本文选都还没有拆封。客厅稍显宽松,对着门的墙上挂满了他在国内外各种论坛上的照片,这让记者眼前的老人更显苍老。不过一谈到中国经济,他立刻判若两人。

  两个小时过去,已过夜里十点半,若不是老伴反复提醒明天还要舟车劳顿,老爷子还舍不得收住话匣。他是国内对价格机制研究最为深入的经济学家,他的每一句话都深深打上了价格与市场的烙印。在茅于轼眼中,民营经济显然应当是市场经济的主导。而对于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他认为“目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政府为什么不能办企业

  经济学可以证明国有企业是不行的。如果说企业是国家的,国家的就是全体老百姓的,也就是说企业属于全体老百姓。所以,老百姓购买企业的东西,就是企业自己买自己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讨价还价了,你自己买自己的,还谈什么价格啊?

  为什么这样说?你价格高了,企业多赚钱了,可赚了钱也是用于老百姓,高就高点吧。要么价格低了,企业要赔钱了,赔钱就赔吧,本来就是为人民服务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是不起作用的。

  道理很简单,它定不出价格来。价格是供给、需求博弈的结果,买方要压价,卖方要提价,买方有好多个买方,卖方有好多个卖方,博弈的结果形成一个均衡价,这个价格是资源配置所必要的一个信号。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价格都是混乱的。价格混乱的结果就是,资源配置一定是错误的。什么叫有效的资源配置?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必须用价格来配置资源的这种方式。

  那么,国有企业怎么才能有效率呢?只有把它放在民营企业的汪洋大海中。汪洋大海的民营企业形成一个价格,国有企业利用这个价格来配置资源,它是可以有效的。所以说,一定要有民营经济。

  另一方面,政府办企业,那谁办得过你呢?权威是不能滥用的。政府如果变成赚钱的机构,那老百姓是受不了的,功能就错了。政府的第一个任务是维护正义,然后是有效地、透明地管理公共事务。

  用什么方式杀富济贫

  杀富济贫并没错,全世界的政府都是杀富济贫的。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杀富济贫?用税收的方式那是完全正确的,但用经济斗争的方式那就完全错了。一种是有规则的、法律的、大家同意的方式。一种是消灭富人,这就糟了,到最后,大家都会变成穷人。

  为什么马路上烤白薯的不但要烤得很好,而且晚上10点钟还开着?他想赚钱。我们出门能坐飞机,下了飞机能打车、能住旅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拿钱调动的。为什么有飞机给你坐?我拿钱买票,他能赚钱。下了车为什么有出租车伺候呢?他能赚钱。一个有效的市场就是企业要赚钱,如果民营企业不赚钱,你出门就没有人为你服务。

  怎么才能让企业家和老百姓共同致富呢?那就是按照市场规则赚钱,所有成功的国家都是这么成功的。每个人想赚钱的时候,他也为社会做了服务,比他真正想为社会服务还更有效。市场经济是什么经济呢?你想得到好处,首先得给别人好处。

  计划经济说的是为人民服务,这个我不否认。他不知道该怎么服务,不知道老百姓要什么,搞来搞去全搞错了。而市场经济,你不用问,什么能赚钱就是老百姓需要什么。

  市场经济不存在剥削一说

  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存在大量的雇佣关系,不光是中国,全世界所有的企业都是雇佣关系。如果雇佣关系是剥削,我创造的财富被人剥削了,我就不想创造财富了。大家都想去剥削了,谁还想创造财富呢?

  事实是怎么样的呢?中国市场化以后,大家拼命赚钱,因为赚到的钱就是我创造的财富,我创造的财富是100%拿回来的,谁也拿不掉,我也不可能把别人的拿回来。所以,我们的财富增长速度,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

  如果有剥削的话,大家都剥削去了。恰好就是在市场经济以前,那是靠剥削的,皇帝可以剥削别人,我把你剥削了你也毫无办法。现在也不能说没有,比如说出租车司机,他没有平等谈判权,他是有可能被剥削的。所以,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必须要有平等谈判的权利。

  老百姓收入低,不是说民营企业不想涨工资,那是两码事。其实,通过平等的竞争,你不涨工资,别的老板涨工资,我就到他那里打工去了,你怎么能不涨工资呢?

  工资的事,国有企业的工资是政府管的,民营企业政府管不着。可能我的工资虽然低,但是我的工作比较悠闲,或者是我的环境比较好,在这里面工作挺舒服、挺愉快,这也可以,反正可以公平竞争。市场就有这个好处,非常公平。

  税收是另外一回事,政府有公共开支,那他就得收税。问题是,你从哪个渠道收,向什么人收,这里面大有学问。应该向富人多收一点税,我们现在反而是要穷人多交点税。

  中国还需要更富

  上世纪80年代初,私人财产是被保障的,办民营企业是不被允许的。1986年第一次修改宪法,允许民营企业存在,尽管会受到很多限制,但是你可以存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修改了四次宪法,对民营企业的看法一次比一次宽松。到最后一次说,公有制为主,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改革成功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大家会赚钱了。以前我们搞工业化,不怕苦不怕累这么努力,可怎么那么穷啊?现在这些都没了,就赚钱一个目标,我们也工业化了,通过赚钱得到了工业化。现在,我们钢产量全世界第一,但是我们没有说工业化,我们说的是赚钱,说的是市场化。市场化就是赚钱,赚钱就成功了,什么都有了,这就是财富的来源。

  但我们还不是富国,具体表现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那么,中国要怎样才能更加富裕呢?那就是更加完善的市场化。中国在消费品市场上完全是自由经济,但是在投资市场很不自由,所以别人会说我们还不是市场经济国家。

  换句话讲,投资市场要更加自由。中国去年GDP赶上了日本,然而日本的人口是中国的1/10,因此中国的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10,我们只爬了1/10,那9/10怎么得到呢?只要投资市场自由化,那样,我们就有了真正的市场经济。

(中国纳税服务中心)